新昌信息港
标题:
话说新昌旧时农村洋车师傅
[打印本页]
作者:
俞柳青
时间:
2019-11-6 09:13
标题:
话说新昌旧时农村洋车师傅
30.png
(11.93 KB, 下载次数: 18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9-11-6 14:09 上传
话说新昌旧时农村洋车师傅
俞柳青
裁缝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行当,裁缝工具早先仅有一枚针,外加剪刀、尺子、顶针等,后来有了脚踏缝纫机,再后来有电动缝纫机,新昌人叫脚踏缝纫机为洋车。我国其他地方一直把制衣人员称为裁缝师傅,而新昌则不同,把没有脚踏缝纫机以前的制衣人员称为裁缝师傅,用脚踏缝纫机制衣的叫做洋车师傅。新昌裁缝师傅中有不少是男性,后来男性渐渐减少,让位于女性;到了洋车师傅时候,男性很少了,几乎是女性的天下。新昌一个秋高气爽的晚上,天空明月朗照,洒下银色的光芒;地上桂花盛开,飘来阵阵的幽香;真是良辰美景也。
一位年约60余岁的老大姐,向我们述说上世纪70年代、她姑娘时期在新昌农村做洋车师傅的一段经历:
上世纪70年代新昌农村还是搞集体,根本没有衣服买,只有布可买,而布村店里是没有的,要到公社供销社才有。农民去公社供销社买了布回来,要做新衣,家里还有旧衣服要补,就要雇洋车师傅来家里做。当时农民穿衣非常节俭,新昌有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言下之意,一件衣服要穿9年。自己从小学了洋车手艺,长大了就到近邻乡村,也到远的乡村去揽活,这一来,自己的整个姑娘时期都在吃洋车师傅的饭。
到农民家里做洋车活,首先要把洋车拿到农民家里,于是把洋车拆开来,洋车机子一头,洋车头一头,加上其他一些工具变成一副担子,叫一个男亲戚挑到农民家里,就吃住在农民家替他们干活。
洋车师傅的活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做新衣,按照农民买来的布和做新衣的要求做,这时要给农民参谋参谋,提出做新衣的设想。凭着自己多年的做衣经验,提出的设想自然比农民的好,大多会被农民采纳,接下去给农民家里人量身裁体做新衣。二是补旧衣服,要把旧衣服破损的地方剪去补好,最常见的是补旧裤子的屁股,剪下圆圆的两块大布贴上去,踏上一圈圈的洋车线,补好后看去结实又美观,农民很是喜欢。
那时农民普遍贫穷,对布很看重,因此要把布充分利用好,不能浪费。同时要安排好一天时间,尽量多做点活,为农民节约工资。吃住在农民家,农民吃什么自己吃什么,都是家常菜,当然也有客气的农民,会烧一碗红烧肉招待,但前几天这红烧肉是不能吃,因为按照新昌农村的习惯,这是摆样子,只有活做完,准备离开了,才可以吃一二块红烧肉。睡也很随便,就是普通床和被子,唯一要求是干净些。做完洋车活结算工资,拿了工资,客气道别,继续去下一户农民家做活。
那时新昌农村洋车师傅工资是8角到1元2角,自己这个小姑娘年纪一般是8角,但农民认可我,说我手艺好人勤快,给我1元。当时生产队一天报酬男劳力只有四、五角,一个女孩能拿到1元,又吃住是农民的,应是不低的收入了。
在旁人看来,洋车师傅在家里干活,不象农民天晴落雨出门做活,拿的工资比农民挣工分高多了,是个不错的职业。其实,做洋车师傅也有苦衷,应了新昌“落一行怨一行”的古语。每年6月麦收以后,新昌农村有句话叫“硬来硬到底,麦出不吃米”,这时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要跟农民一样天天吃麦粉,如:洋芋裹镬拉头,洋芋咸菜麦面,洋芋面皮头,碰不到一粒米,吃得厌腻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吃,不然农民不会叫你做洋车活,他们不会特地为你准备米,烧饭给你吃。
新昌还有一句老话“裁缝师傅忙一冬,剃头匠忙过年”,洋车师傅虽然平时也有活干,但活主要还是集中在冬季,特别是临近过年的时候。
那时新昌比现在冷多了,外面飘着鹅毛大雪,挂在屋檐上的水蜡烛足足一尺来长,农村木结构房屋保暖性不好冷如冰窟,又没有取暖的东西,人坐在屋子里冷得索索抖,戴着一双露出手指的手套,用近乎冻僵的双手做洋车活。实在太冷了,呵几口气,搓几下手,继续干活,度日似年地做完洋车活,拿着工资回家,和父母亲一起过新年。
在做洋车活中也有快乐的事,那是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替一户人家做了5天活,雇主老太太拿不出现钱,拿5块银元抵工资,当时是1块银元抵1元人民币,我把5块银元藏在箱子里舍不得用。过了几年,银元涨价了,1块银元可兑5元人民币,我把5块银元全都换成人民币,心里着实高兴了几天,认为当时做一天活能够抵五天,想不到现在1块银元值几百元人民币了。
老大姐说到这里,忍不住露出笑容,爽朗地笑了几声,在明亮的月光下,在温馨的花香中,笑声飞向四空,似乎充分肯定老大姐姑娘时期的洋车生涯:既为自己和家庭创造财富,也服务了四周乡村农民,十分有意义。
2019年11月2日
更多新昌信息港原创作者文章:
病房杂记|渡劫归来,老子依旧是条好汉
(点击查看)
明明能吃肉,你为什么要吃草?
(点击查看)
记忆里的棕绷师傅
(点击查看)
新昌路廊的前世今生!
(点击查看)
新昌90后回忆捡栗子的童年!
(点击查看)
埋在钦寸水库下的胡卜村如前尘一梦
(点击查看)
.......
若您想查看更多文章
请移步
新昌信息港APP-发现-“新昌记忆”
专题
查看~
若您也想成为我们的原创作者
请联系微信:我是小新新(15857562918)
*作者需对文章内容的合法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内容争议或侵犯第三方利益的,由作者承担所有责任。
作者:
放风筝的人呀
时间:
2019-11-6 10:46
写的挺好……非常有意义的文章……匠人系列文章……
作者:
独孤寻欢
时间:
2019-11-6 11:26
俗称洋车匠,期待木匠、桶匠、篾匠、锡匠、铁匠、铜匠、弹花匠、泥水匠……等系列文章
作者:
纯中文注册
时间:
2019-11-6 11:54
作者:
纯中文注册
时间:
2019-11-6 11:55
【在信息港,最缺的就是你这种人才】
作者:
岁月星空君
时间:
2019-11-6 12:05
我家西湖牌洋车毛巾厂拿回的毛巾头踏碗布俄会
作者:
落网
时间:
2019-11-6 14: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悬空砀
时间:
2019-11-6 14:34
写得真实
作者:
风的追求
时间:
2019-11-6 15:03
时代的记忆
作者:
童心依然
时间:
2019-11-6 15:11
作者:
小见多怪
时间:
2019-11-6 15:18
满满的回忆
作者:
XC482136
时间:
2019-11-6 15:45
挺有时代感
作者:
笑该动人
时间:
2019-11-6 17:04
记忆
作者:
Ernie
时间:
2019-11-6 17:59
写的好
作者:
拂梦
时间:
2019-11-6 20:24
60后、70后叫的是洋车师傅,40.50后叫的是缝匠。
作者:
潘亚江
时间:
2019-11-6 21:14
俞老师写的真好
作者:
知足就Ok
时间:
2019-11-6 21:24
洋车匠
作者:
小小山里人
时间:
2019-11-6 21:36
很有时代感,向柳青老师学习
作者:
无印良品1
时间:
2019-11-6 21:51
一口一个农民听了很不舒服。
作者:
依儿依
时间:
2019-11-6 22:38
现在的洋车匠踏的是电车,工资更高
作者:
碎丫
时间:
2019-11-7 15:27
70年代结婚三大件就有洋车
作者:
张淦
时间:
2019-11-7 19:14
挺有时代感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19-11-7 20:52
洋车剪刀是很神圣的存在,不能乱剪除了布以外的东西,记得我小时候一小朋友因为用它剪了油毛毡,被她妈打了,不小心从楼上滚了下来,还好那时是木板房,没出大事
作者:
若干年前的我
时间:
2019-11-22 17:42
我妈就是洋车师傅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