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征文大赛】春饼,我永恒的乡味 [打印本页]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8 22:24
标题: 【征文大赛】春饼,我永恒的乡味
征文大赛:
最高1000元消费卡!“我与新昌的那点事儿”信息港征文大赛开始!(点击查看)
儿时的早晨,总是在妈妈的催促声中开始。我家与学校有一段距离。出于对上学的本能恐惧,我还是赖到太阳照屁股才心急火燎地起床。妈妈有时会给我做早饭。但更多的时候,是她一手拽着书包,一手老鹰捉小鸡般地拎着睡意朦胧的我,风风火火地往学校赶。因此,上学路上的小摊贩便成了我的救命恩人。春饼、蒸汤包、烤饺、油条大饼、糯米饭团……我和新昌的故事,也得从这“五味陈杂”的早饭说起。
油条大饼是很容易吃腻的。我曾挑战过自己,连喝了两个月的咸豆浆。那时候每日准时到同一家店打卡,每次都喝得匆忙。两个月的坚持,换来了一副不怕开水烫的嘴唇。那时我一度认为自己炼就火眼金睛一般的盖世神功。殊不知冬日气温一降,瞬间破功,“神唇”近乎裂成兔唇。校门口的蒸汤包也是一绝。猪板油把汤包刷得锃光瓦亮,锦上添花的鸡蛋丝儿更是让人胃口大开。可惜店面旁边是幼儿园,所以动画片《铁甲小宝》和小朋友的哭闹永远是万年不变的背景音。加上时不时有“陌生校友”借着这宝地抄作业、对答案,搞得我也紧张兮兮。再好的食欲恐怕都要减半了。
烤饺总是装在一次性白色泡沫盒里,滋滋冒油,腻得令人心生畏惧。糯米饭更是童年噩梦。红糖饭团口味虽佳,融化的红糖却很不友好。黏糊糊的糖汁容易沾得到处都是。咸菜饭团倒是好吃,可惜容易散架。咬一口散成几块,重新捏一捏,再咬一口,又散成几块。于是我一边呲溜着鼻涕,一边还得兼顾捏饭团。吃起来这么麻烦的早饭,自然不适合我这种赶时间上学的小孩。
想来也奇怪。这么多早饭,唯独春饼是我不曾吃腻的。那时候流行自带鸡蛋,然后蹭点春饼摊的葱花和味精,再裹上两只油饺或一根刚炸好的香肠,那简直是人间至味了。若是再买一瓶温在热水里的丁丁牛奶,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完美!另外,傍晚的春饼比早晨的要好吃很多。这是我的独家窍门。印象中有太多次,睡意朦胧的我被莫名其妙地塞上个饼筒,又被稀里糊涂被推进学校。那种感觉,很难让人“爱屋及乌”。傍晚就完全不一样了。放学后的时光是一天中最清闲的时刻。对夕阳中一蹦一跳的猴孩子来说,回家就意味着重回牢笼。所以能多蹦跶一会儿是一会儿,多磨叽一刻是一刻。解放的天性,是被甩得叮铃当啷响的铝皮饭盒,是书包里尚未开眼却吱吱直叫的红皮小鼠,是春饼摊前出神入化的“戏法”。
做春饼的老奶奶慈眉善目。只见她不紧不慢地把手伸进脸盆里。伴随着手腕的轻轻扭动,一个洁白的面团便顺手腾空跃起,“啪”地一声被甩在平底锅上。然后她掬起手掌,轻轻抹动。面团便高唱着“滋滋”声,开始了三百六十五度的奔跑,一眨眼功夫,便幻化成一张春饼。老奶奶将其轻轻揭起,只见这春饼薄如蝉翼,白里透着焦黄。儿时的自己歪着脑袋,能蹲着看上老半天。老奶奶这变戏法似的的制作过程,实在太让我崇拜了。
春饼是按“沓”来卖的。一沓六张,在锅里平铺展开,仿佛是白天鹅的羽翼。每个春饼摊都有一只小铝罐。煤炉的火苗贪婪地舔着罐底。罐内的油豆腐被煮得噗噗直响,在热气腾腾中若隐若现。筷子夹上两三片,用罐盖逼去多余的汤汁,趁热铺在饼上。焦黄的面饼、金黄的油豆腐、鲜红的腐乳酱、翠绿的葱末……这靓丽的色彩,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转眼间,我长大了。儿时春饼的清香还在齿间萦绕,我却早已不是那个蹦跳在放学路上的孩童。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活越来越忙,回新昌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一年中吃上春饼的次数屈指可数。小时候惊叹于春饼诞生的梦幻与神奇,如今却不得不感慨它的内蕴和情长。记得《可爱的新昌》一书中说,古代新昌人远游,妻子盼归,便会为其打制春饼。一则作为路上的干粮,二则春饼似月,寓意团圆。可见这小小的春饼,承载了太多的思念与不舍。传说的真实性已无从考,但我相信,每一个新昌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尝到这一口熟悉的家乡味道时,都多多少少会想起那方生他养他的土地,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
手儿轻轻抹动,面团为起点,面饼为终点,春饼在平底锅上划上的圆满句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呱呱坠地,生于新昌,有亲人的祝贺;蹒跚学步,长于新昌,有父母的呵护。如今羽翼渐丰,下一站在何处?我不知道。只是依然满怀豪情壮志,带着父辈的期望,继续努力前行!但可以肯定的是,有朝一日,我一定会回来的。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有袅袅炊烟,春饼、炒年糕、蒸汤包、锅拉头……每一味都让人日思夜想;这里有涓涓细流,大佛寺、天姥山、穿岩十九峰……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是我的根,是我永远剪不断的牵连和抹不去的烙印!
作者: 我爱下雪天 时间: 2020-3-9 00:32
春饼还是我们儒岙的好吃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0-3-9 03:42
这是我目前为止,描写春饼,见过的最好的文章,有食物描述,有故事情节,更有深刻立意
作者: 岚晓 时间: 2020-3-9 07:13
美食总是与许多温暖的记忆一起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07:34
谢谢,过奖了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07:35
是的,以前家里老人总托人从儒岙带春饼
作者: 喜欢橘子の小麦 时间: 2020-3-9 07: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丸子和一休 时间: 2020-3-9 08:36
作家
作者: 童心依然 时间: 2020-3-9 08:36
忽然想起今年还没吃过春饼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08:38
看来春饼摊主们得给我广告费

作者: 潘大石头 时间: 2020-3-9 08:50
我吃春饼也喜欢自带鸡蛋或者鸭蛋…而且还要放两个!在放油豆腐,茶叶蛋,有时候还放那种油炸的里面放萝卜丝或者南瓜丝!在喝一碗咸的豆腐脑…那吃完真的是很满足!哈哈~
作者: 木易陈 时间: 2020-3-9 08:50
好文分享
作者: 黑人牙膏 时间: 2020-3-9 08:51
写得真好
作者: 困醒头 时间: 2020-3-9 08:56
每次回家乡,春饼汤包都要去吃一下
作者: 我想有套房子 时间: 2020-3-9 09:14
写的真好
作者: 不一洋的烟火 时间: 2020-3-9 09:18
貌似80 90那代了
作者: 独孤寻欢 时间: 2020-3-9 09:18
每次回家乡,春饼、年糕必带。
作者: 荣华事业 时间: 2020-3-9 09: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惊蛰天问 时间: 2020-3-9 09:51
粉团是甩在熬盘上的?摘一团粉,捏手中,顺势转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10:22
细细一回想,还真是。谢谢你的指正。另外“熬盘”这词真亲切,“平底锅”终究太书面了。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10:22
90后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10:25
油炸的里面放萝卜丝或者南瓜丝的东西,新昌话叫“油饺”,上海叫“油墩子”,哈哈哈。潘兄下次吃春饼就直接可以简称了。其实我挺想尝尝温州血蛤的
作者: 潘大石头 时间: 2020-3-9 11:10
血蛤新昌也有买的…我们都是烧好开水准备好漏勺烫一下!微微张嘴马上捞出来!小一点好吃,大的没那么香
作者: 新昌乡下的人 时间: 2020-3-9 11: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11:37

那下次去买点尝尝看
作者: 悠然莹莹 时间: 2020-3-9 11:46

作者: 冷月照边关 时间: 2020-3-9 12:28
用心写故乡,好文
作者: 飞雪冰漂 时间: 2020-3-9 12:35
春饼猪头肉,味道好好
作者: 你若盛开 时间: 2020-3-9 12:55
对的,城关中学的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15:23
是的

作者: 黑冰台 时间: 2020-3-9 15: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芝麻开花 时间: 2020-3-9 18:26
城关中学旁没有春饼,只有糯米饭与蒸汤包馒头类,原老城里喊饼筒,猪头肉红烧猪肠与炒面炒榨面仝筒为最高档,鸡鸭蛋油饺臭豆腐为中,火退肠油豆腐油条最普通。两张一叠六张一筒,不知那个偷懒人开始增大变四张,过去春饼放一个月不还生,现在差的一星期就白花了,还有很多粉块。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18:57
芝麻开花 发表于 2020-03-09 18:26
城关中学旁没有春饼,只有糯米饭与蒸汤包馒头类,原老城里喊饼筒,猪头肉红烧猪肠与炒面炒榨面仝筒为最高档,鸡鸭蛋油饺臭豆腐为中,火退肠油豆腐油条最普通。两张一叠六张一筒,不知那个偷懒人开始增大变四张,过去春饼放一个月不还生,现在差的一星期就白花了,还有很多粉块。
以前农工商后面的巷子里有,那个阿姨独创的豆腐干包春饼也很好吃的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9 18:59
芝麻开花 发表于 2020-03-09 18:26
城关中学旁没有春饼,只有糯米饭与蒸汤包馒头类,原老城里喊饼筒,猪头肉红烧猪肠与炒面炒榨面仝筒为最高档,鸡鸭蛋油饺臭豆腐为中,火退肠油豆腐油条最普通。两张一叠六张一筒,不知那个偷懒人开始增大变四张,过去春饼放一个月不还生,现在差的一星期就白花了,还有很多粉块。
小时候那么好吃的饼筒感觉不太买得到了。现在的4张都感觉很厚,跟鑊拉头似的
作者: 白颜色 时间: 2020-3-9 19:54
我永恒的乡味是榨面。
求学时,漂洋过海才来的归属感,吃到哭
作者: 野山桔 时间: 2020-3-9 20:12
春饼,为新昌的传统小吃,民间特产!
作者: 洛风兮 时间: 2020-3-9 20:17
每年回家我都会把春饼、糯米饭团,大饼油条,咸豆浆、炒年糕都给吃一边。
作者: 天姥来风 时间: 2020-3-9 21:22
放学后席春饼比早上当早饭味道好,这个意境、心态写得不错。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写得出。
作者: 岁岁重阳 时间: 2020-3-9 21:44
写得好!对春饼的描述及其到位,红糖和咸菜糯米饭的描写令人会心一笑,都经历过呀……
作者: XC482136 时间: 2020-3-9 22:52
好吃的春饼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10 07:53
我也是,每次回家吃一轮,回程还得打包一些

作者: 人生苦短 时间: 2020-3-10 11:22
很多人对家乡最深的记忆都是家乡的那一口吃的。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10 20:11
中国的大部分传统节日,最后也可以落实到吃的上面。哈哈哈,毕竟民以食为天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11 07:22
看来是海归啊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12 07:18
是的,别的地方没有。或者即便叫作春饼,也不是同一种东西
作者: 布缘 时间: 2020-3-12 16:57
新昌的咸菜饼好吃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0-3-13 07:20
这几年也不太能见得到了
作者: 人过大佛寺 时间: 2020-3-13 09:17
油饺
作者: 路桥川 时间: 2020-3-20 09:12
写得不错,看完突然有点想吃春饼了
作者: edgar 时间: 2020-3-22 22:08
寄情于无形 好文章
|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