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建议官方正名!新昌两个名小吃来源悠久,其中的“镬”可追溯到… [打印本页]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1 19:23
标题: 建议官方正名!新昌两个名小吃来源悠久,其中的“镬”可追溯到…
咱们新昌有两个名小吃 :炒岁糕和镬拉头。今人书面写炒年糕,其实岁糕因王安石的诗《元日》里有爆竹声中一岁除,可以推断出,至少宋朝,我们新昌已经叫岁糕了(现在很多人以为是水糕两个字),建议政府号召全县改名新昌炒岁糕作品牌推广,以区别其他地区年糕叫法(尤其那个隔壁邻居),以显示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这个镬字,现广东等南方广大地区还是叫镬,是相当古老的汉字。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我们保留了镬拉头的叫法,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历史传承。建议大街上的锅拉头招牌也改下。显得既有特色又有文化,给外地人一种好奇想去探究的想法,又给本地人更亲切的感觉。



原标题:建议官方给新昌两个名小吃正名!

作者: 金弯弯    时间: 2024-1-11 19:31
有道理
作者: 蒙娜丽莎●天姥    时间: 2024-1-11 19:49
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 黄沙岙    时间: 2024-1-11 20:08

作者: 豆丁    时间: 2024-1-11 20:13
嵊县叫麻糍
作者: 任意门    时间: 2024-1-11 20:18
新昌好像确实保留了一些古音 :筷子我们叫箸 有木有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1 20:20
豆丁 发表于 2024-01-11 20:13
嵊县叫麻糍

他们书面还是写年糕的,因为写麻糍会让人产生误解和疑惑,到底是啥。而我们岁糕确实正真的古汉语,字面都能看懂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1 20:22
任意门 发表于 2024-01-11 20:18
新昌好像确实保留了一些古音 :筷子我们叫箸 有木有

好像城里靠嵊县这边已经叫筷了,东部沙溪小将等地方叫箸,但是年轻人好像都叫筷了
作者: 正宗山里农民    时间: 2024-1-11 20:51
请教一下,怎么从爆竹岁中一岁除,推导出当时就“岁糕”?证据和证明过程呢?关联性呢?逻辑性呢?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1 21:22
正宗山里农民 发表于 2024-01-11 20:51
请教一下,怎么从爆竹岁中一岁除,推导出当时就“岁糕”?证据和证明过程呢?关联性呢?逻辑性呢?

岁字就是现在年的意思,宋朝用岁字代表年,我们叫岁糕,所以岁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所以最早推测宋朝就叫岁糕了。注意我用的是推测,也可能更早,或者迟一点。反正比年历史悠久
作者: 此生无悔    时间: 2024-1-11 22:04
我一直用“镬字”
作者: 此生无悔    时间: 2024-1-11 22:06
任意门 发表于 2024-01-11 20:18
新昌好像确实保留了一些古音 :筷子我们叫箸 有木有

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叫的
作者: 正宗山里农民    时间: 2024-1-11 22:26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1 21:22
岁字就是现在年的意思,宋朝用岁字代表年,我们叫岁糕,所以岁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所以最早推测宋朝就叫岁糕了。注意我用的是推测,也可能更早,或者迟一点。反正比年历史悠久

“我们叫岁糕”,这点我也不彻底否定;但是你有证据表明历史上是这样叫的吗?比如明清两代?能否找到“岁糕”的书面记载?另外,如何排除“水糕”的可能性?
建议阁下做一些更想详实的考证。
作者: 芮乐    时间: 2024-1-11 23:44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岁糕。因为过年吃的 新昌方言水糕 水糕 同音
作者: 阿拉新昌囊    时间: 2024-1-12 00:23
楼主跟之前那位执意证明花果山在新昌的有得一拼。
作者: 小城凝望小城事    时间: 2024-1-12 06:38
镬拉头叫锅拉头非常不舒服的
作者: 小城凝望小城事    时间: 2024-1-12 06:45
岁糕因为新昌土音叫“丝糕”,改年糕为岁糕到时候外地人与本地人在称呼**不一致的。
作者: 三猪一狼    时间: 2024-1-12 08:32

作者: 活力情非得已    时间: 2024-1-12 08:46

作者: 魑四魅小魍鬼魉    时间: 2024-1-12 09:12
沃州路那男老板有文化,他招牌写镬,用的也是传统的道镬。
作者: 孙家妞妞    时间: 2024-1-12 09:35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1 20:22
好像城里靠嵊县这边已经叫筷了,东部沙溪小将等地方叫箸,但是年轻人好像都叫筷了

对,我们一直叫箸
作者: 白夜妹妹    时间: 2024-1-12 09:36
岁糕不是新昌专用。在古代岁糕是全国统一的名称
作者: 寂寞沙洲冷    时间: 2024-1-12 09:45
我一直用“镬”字
作者: 这小子真坏    时间: 2024-1-12 09:51
楼主有心了,好贴
作者: 稻桶山人    时间: 2024-1-12 09:57
楼主的提议符合新昌语言的实际,新昌城关镇一带一直是叫岁糕、箸、镬拉头。新昌的方言也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音。
作者: 稻桶山人    时间: 2024-1-12 10:02
一切都刚刚好 发表于 2024-1-12 09:51
其实要改的还有一样小吃:铛饼 而非 春饼 。
(铛:释义——烙饼或煎其他食物的平底浅锅)

从字面意义上春饼的“春”字解释不通,换上“铛”就解释得通了。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2 10:07
白夜妹妹 发表于 2024-01-12 09:36
岁糕不是新昌专用。在古代岁糕是全国统一的名称

那新昌方言保留了古语,更加要推广
作者: 桃汁    时间: 2024-1-12 10:19
豆丁 发表于 2024-01-11 20:13
嵊县叫麻糍

新昌是,思高,马四,
作者: 毛西    时间: 2024-1-12 10:26
这种东西本身就无从考究 哪有什么标准或官方 爱怎么叫就怎么叫 心里明白就好
土豆你个马铃薯  番茄你个西红柿

作者: 树常青    时间: 2024-1-12 10:36
豆丁 发表于 2024-01-11 20:13
嵊县叫麻糍

澄潭方向也叫麻糍。
作者: maomiguairen    时间: 2024-1-12 11:03
镬支持,我自己也是一直写镬拉头,岁的话,还是继续保持炒年糕吧
作者: 新昌刘老根    时间: 2024-1-12 11:48
汤多了点吧?
作者: 两个人的默契    时间: 2024-1-12 12:02
对,抖音刷到,天天锅拉头锅拉头的,听着都别扭。
作者: 新昌万里蓝天    时间: 2024-1-12 12:04
小将是叫水糕谐音丝糕的,水跟丝谐音比如说以浪丝就是喝水的意思,也跟岁谐音比如说几丝六丝指多少岁的意思,水是官方叫法,而他谐音丝是土话,用水碓做的也有叫打糕=档糕,水糕=丝糕,也就说明跟水(丝)有关制作出来的叫水糕(丝糕),跟岁感觉不是很有联系,岁跟年应该是统称寓意的代称
作者: 时空猎人    时间: 2024-1-12 12:07
有意义吗?比如全国都叫米线我们叫榨面,傻不拉几的哪个认同你
作者: 时空猎人    时间: 2024-1-12 12:33
稻桶山人 发表于 2024-01-12 10:02
从字面意义上春饼的“春”字解释不通,换上“铛”就解释得通了。

孤陋寡闻了,百度一下春饼
作者: 吴吞    时间: 2024-1-12 12:49
那么,小京生,也要叫小红帽,更加新奇。
作者: 稻桶山人    时间: 2024-1-12 13:13
时空猎人 发表于 2024-1-12 12:33
孤陋寡闻了,百度一下春饼

谢谢,的确是我草率了。
作者: 春去冬来1    时间: 2024-1-12 13:24
对对对,炒岁糕,和新昌方言一脉相承
作者: 正宗山里农民    时间: 2024-1-12 13:48
新昌万里蓝天 发表于 2024-1-12 12:04
小将是叫水糕谐音丝糕的,水跟丝谐音比如说以浪丝就是喝水的意思,也跟岁谐音比如说几丝六丝指多少岁的意思 ...

我认为  水字出自水磨
作者: 正宗山里农民    时间: 2024-1-12 13:49
时空猎人 发表于 2024-1-12 12:07
有意义吗?比如全国都叫米线我们叫榨面,傻不拉几的哪个认同你

制作工艺还是不一样的。
作者: 时空猎人    时间: 2024-1-12 14:05
正宗山里农民 发表于 2024-01-12 13:49
制作工艺还是不一样的。

湖南及两广的新鲜米线肠粉才是美食,我们这种相当于方便面味道差远了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4-1-12 14:54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1 20:22
好像城里靠嵊县这边已经叫筷了,东部沙溪小将等地方叫箸,但是年轻人好像都叫筷了

近水的地方忌讳“箸”和“住”同音,改成“筷”,希望船能“快”点。
作者: 放风筝的人呀    时间: 2024-1-12 15:18
非常好的建议。英雄所见略同。古汉语发音要保留。还有很多的。。茄屙。。。。一时想不起还有其它的
作者: 太阳照在鼓山上    时间: 2024-1-12 15:30
水糕是因为泡在水里才能保存。要不容易坏。
作者: 太阳照在鼓山上    时间: 2024-1-12 15:31
道镬,一般人真知道是啥。。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2 15:40
放风筝的人呀 发表于 2024-01-12 15:18
非常好的建议。英雄所见略同。古汉语发音要保留。还有很多的。。茄屙。。。。一时想不起还有其它的

新昌还有厕所叫东司的发音,很古老哦
作者: 新昌万里蓝天    时间: 2024-1-12 16:35
正宗山里农民 发表于 2024-01-12 13:48
我认为  水字出自水磨

我想是跟水有关的一种是用水碓捣出来的可能叫丝糕(水糕),还有一种就是保存泡在水里就叫丝糕(水糕)再或者就是水生植物就叫水糕,水稻蛮制作出来就叫水糕了也符合。至于年跟岁这很明显是寓意的统称,好像宁波慈城那边是水磨的也是关联跟水(丝)有关的。这个估计不是我们这边的做法。弋阳年糕跟我们以前是一样的锤出来的。说白了就是档糕。
作者: 册马斧头    时间: 2024-1-12 16:41
真假不知道,但感觉挺合理,岁糕(写成了水糕)
作者: xc角落之歌    时间: 2024-1-12 16:45

作者: 漫想时光    时间: 2024-1-12 18:11
我还是叫嘛兹
作者: lws8597    时间: 2024-1-12 19:22
支持
作者: 复泡沫    时间: 2024-1-12 20:56
大过年的死糕死糕叫着不膈应吗?
作者: 复泡沫    时间: 2024-1-12 20:58
漫想时光 发表于 2024-01-12 18:11
我还是叫嘛兹

实际上就是,古代不都是捣臼里面手工打出来的
作者: 暖暖的的风    时间: 2024-1-12 21:03
我们叫死糕,农村话水叫死
作者: 暖暖的的风    时间: 2024-1-12 21:04
桃汁 发表于 2024-01-12 10:19
新昌是,思高,马四,

麻日
作者: 暖暖的的风    时间: 2024-1-12 21:04
癞子花头透
作者: 岚晓    时间: 2024-1-12 22:33
这个必须顶顶
作者: 那一夜    时间: 2024-1-12 22:52
太阳照在鼓山上 发表于 2024-01-12 15:31
道镬,一般人真知道是啥。。

是陶镬,远古时期就有的陶器。
作者: 那一夜    时间: 2024-1-12 22:53
新昌囊叫死搞,嵊园囊叫摸死
作者: 那一夜    时间: 2024-1-12 22:59
城关镇叫箸、陶镬、丝(水)糕。年糕不应该叫岁糕应该叫水糕,因为它是一年四季都有不局限于过年才会制作,制作时要加水,加工用的工具也是水利驱动的,保存时也要水故而叫水糕才对。
作者: Redden    时间: 2024-1-12 23:35
嵊州的炒年糕确实不如新昌好吃
作者: 潘姐88888    时间: 2024-1-13 06:04
此生无悔 发表于 2024-01-11 22:04
我一直用“镬字”

h O?
作者: 潘姐88888    时间: 2024-1-13 06:05
一切都刚刚好 发表于 2024-01-12 09:51
其实要改的还有一样小吃:铛饼 而非 春饼 。
(铛:释义——烙饼或煎其他食物的平底浅锅)

饼筒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3 08:31
那一夜 发表于 2024-01-12 22:59
城关镇叫箸、陶镬、丝(水)糕。年糕不应该叫岁糕应该叫水糕,因为它是一年四季都有不局限于过年才会制作,制作时要加水,加工用的工具也是水利驱动的,保存时也要水故而叫水糕才对。

古代农耕社会,一年就冬至过年才做一次,所以叫岁糕。吃的东西要加水的多了,榨面也要水,难道叫水面。不像现代,天天好做,已经商业化。
作者: 新昌万里蓝天    时间: 2024-1-13 13:30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3 08:31
古代农耕社会,一年就冬至过年才做一次,所以叫岁糕。吃的东西要加水的多了,榨面也要水,难道叫水面。不像现代,天天好做,已经商业化。

你这明显不符合逻辑的,想我们本地其他项镬拉头,麦饼,三角饺,麦虾,芋饺,汤包,米海茶,水糕,糖麦饼,麦糕等等取名都是形状,炊具,材质,你这年跟岁是寓意是近代美化的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3 15:43
新昌万里蓝天 发表于 2024-01-13 13:30
你这明显不符合逻辑的,想我们本地其他项镬拉头,麦饼,三角饺,麦虾,芋饺,汤包,米海茶,水糕,糖麦饼,麦糕等等取名都是形状,炊具,材质,你这年跟岁是寓意是近代美化的

这是家里收藏的生于民国的新昌人名俗专家,杨眉良先生著的《新昌风情录》里写的,总是权威了了吧

作者: 正宗山里农民    时间: 2024-1-13 20:19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3 15:43
这是家里收藏的生于民国的新昌人名俗专家,杨眉良先生著的《新昌风情录》里写的,总是权威了了吧

这段话的后半部分,恰恰给“水糕”提供了一个佐证。当然,我们都不一定对。
作者: 新昌万里蓝天    时间: 2024-1-13 21:30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3 15:43
这是家里收藏的生于民国的新昌人名俗专家,杨眉良先生著的《新昌风情录》里写的,总是权威了了吧

这说明不了什么呀,他可以写岁糕也可以写穗糕水糕,编辑著作肯定由他写了,注重岁糕的名称由来才是关键
作者: 新昌万里蓝天    时间: 2024-1-13 21:33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3 08:31
古代农耕社会,一年就冬至过年才做一次,所以叫岁糕。吃的东西要加水的多了,榨面也要水,难道叫水面。不像现代,天天好做,已经商业化。

榨面是特制工具榨出来的叫榨面
作者: 温予阳光    时间: 2024-1-14 07:30
芮乐 发表于 2024-01-11 23:44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岁糕。因为过年吃的 新昌方言水糕 水糕 同音

因为以前每年年前做好多水糕,做好放置几天后就一直放水里保存,或许这原因,是写作水糕的原因呢!
作者: 温予阳光    时间: 2024-1-14 07:36
新昌万里蓝天 发表于 2024-01-12 12:04
小将是叫水糕谐音丝糕的,水跟丝谐音比如说以浪丝就是喝水的意思,也跟岁谐音比如说几丝六丝指多少岁的意思,水是官方叫法,而他谐音丝是土话,用水碓做的也有叫打糕=档糕,水糕=丝糕,也就说明跟水(丝)有关制作出来的叫水糕(丝糕),跟岁感觉不是很有联系,岁跟年应该是统称寓意的代称

现在是店里有,要吃多少直接买多少,以前是每家每户一年到冬季才搞一次,搞好放硬实后就用冬水加碱保存。
作者: 二胎爸    时间: 2024-1-14 13:34
锅拉头不伦不类
作者: 大前门    时间: 2024-1-15 12:26
经常看到锅拉头三个字,恨不得上去帮改了,想想又算了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5 13:46
大前门 发表于 2024-01-15 12:26
经常看到锅拉头三个字,恨不得上去帮改了,想想又算了

跟我一样强迫症
作者: 裘无衣    时间: 2024-1-15 14:10
楼主有心了,确实应该发扬咱新昌的文化。
作者: 时空猎人    时间: 2024-1-16 08:52
搞来搞去外地市场还是认嵊州的,诸暨年糕也比新昌的名气大
作者: 江南细雨    时间: 2024-1-16 09:44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1-13 15:43
这是家里收藏的生于民国的新昌人名俗专家,杨眉良先生著的《新昌风情录》里写的,总是权威了了吧

糕花不是蒸熟还没捣的吗?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6 11:23
江南细雨 发表于 2024-01-16 09:44
糕花不是蒸熟还没捣的吗?

那个是糯米饭,糕花是打好还没冷却的岁糕,可以做好多形状 元宝 动物啥的
作者: 时空猎人    时间: 2024-1-16 14:51
看来你真是凭空想象的,给你普及下流程。
先是浸晚米若干天,沥干后挑到加工厂,带上柴火。
第一道工序是磨粉,第二道米粉上蒸笼蒸熟,这就是糕花,第三道把糕花倒在木板台上冷却一会,然后推到年糕机挤压出年糕。
你讲的做元宝小鸟孙悟空的年糕可不是你认为的一段一段的,是用特别加过糯米的一蒸笼糕花倒到捣臼里面用机器带动的捣捶捣出来,然后拿到桌面用毛竹杠压成圆饼,再用线割成四块。要做元宝啥的就用这个年糕。

作者: 时空猎人    时间: 2024-1-16 14:53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6 11:23
那个是糯米饭,糕花是打好还没冷却的岁糕,可以做好多形状 元宝 动物啥的

你小时候没经历过
作者: 诺坎普番薯    时间: 2024-1-16 15:56
时空猎人 发表于 2024-01-16 14:53
你小时候没经历过

经历过都忘记了
作者: 四明山樵    时间: 2024-1-18 15:59
【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作者: 13754351940    时间: 2024-1-21 23:14
还有“麦虾汤”已被一些人写成了“麦花汤”。
作者: 13754351940    时间: 2024-1-21 23:15
锅拉头,是什么东西?
作者: 13754351940    时间: 2024-1-21 23:20
新昌话,包含了多少晋代宋代古音古词啊。晋宋两代东渡,多少百姓(当时的大小贵族)逃到了新昌嵊县。
作者: 13754351940    时间: 2024-1-21 23:43
天姥丫丫 发表于 2024-01-11 21:01
“镬”就如陕西那个“biáng”字,会引起游客的好奇,楼主说得对可以推广。

不是让人好奇,本来就是从镬里制作出来的。
作者: 你太xctv了    时间: 2024-1-23 08:00
只能说真的是个大聪明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