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总投资约1.55亿!新昌这个项目加速推进,涉及12个乡镇 [打印本页]

作者: 草原风    时间: 2024-8-11 15:26
标题: 总投资约1.55亿!新昌这个项目加速推进,涉及12个乡镇
在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县水务集团从年初就开始规划和安排,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建设。



在位于七星街道岩里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工程1号终端的施工现场,挖掘机紧张作业,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土方回填及浇筑混凝土等工作,一道道工序顺利开展。

在羽林街道孟家塘村,一座日处理320吨的污水处理站也已经进入设备试运行阶段,整个污水处理站点式样新颖,环境别致,和周边环境自然融合在一起。“今年我们改造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建成时间较早,设施不完善,未能达到现在的出水标准。”县水务集团工程部工作人员赵泳告诉记者,本次对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提标改造,将增加新的设备和工艺,实现达标排放。

这是我县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的一个生动体现。据悉,提标改造采用了改良AAO技术+化学除磷+加药消毒技术,经过污水终端的处理,出水将达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及以上标准。今年,全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55 亿元,涉及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共改造处理设施150 个,预计年底全面完工。截至7月底,已累计完成污水处理设施主体建设90个,完成形象进度60%。

“接下去,我们将科学安排工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在11月底完成150个终端的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后,将使农村及周边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县水务集团城镇污水治理公司副经理吕玉峰说。

近年来,我县不断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工艺等方式,实现投资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不断做深做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来源:新昌发布原标题:项目建设正当时 | 县水务集团加速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建设

作者: 三猪一狼    时间: 2024-8-11 15:51

作者: 南屏风    时间: 2024-8-11 15:55

作者: 种花家萌萌兔    时间: 2024-8-11 19:09
顶一下
作者: 甜甜饼干    时间: 2024-8-11 19:11
有用么
作者: 量大福大    时间: 2024-8-11 19:12
不要被承包的人贪污去就好
作者: 半夜轻微凉    时间: 2024-8-11 19:12
不知道古
作者: 阿木木童    时间: 2024-8-11 19:13
不错的
作者: 巴黎塔上的微笑    时间: 2024-8-11 19:13
好好用起来,生态很重要
作者: 捕梦阿九    时间: 2024-8-11 19:14
希望好好干
作者: 美国边缘小岛    时间: 2024-8-11 19:15
希望好好做
作者: 街角的祝福哟    时间: 2024-8-11 19:17
点个赞吧
作者: 山高任鱼游    时间: 2024-8-11 19:52
量大福大 发表于 2024-8-11 19:12
不要被承包的人贪污去就好

对,把好事办好
作者: 1356751276    时间: 2024-8-11 22:21
跟农村的五水共治一样做个样子
作者: 树常青    时间: 2024-8-12 00:25
量大福大 发表于 2024-08-11 19:12
不要被承包的人贪污去就好

不承包出去会做得到吗?不要层层转包就好算猛来!
作者: xc角落之歌    时间: 2024-8-12 04:08
顶顶
作者: 正在加载....    时间: 2024-8-12 05:59
量大福大 发表于 2024-08-11 19:12
不要被承包的人贪污去就好

你搞笑呢?
作者: 青枫无影    时间: 2024-8-12 06:04
农村人都没几个了
作者: 天姥桥边    时间: 2024-8-12 06:34
烧钱
作者: 磐石于海    时间: 2024-8-12 07:01
又做了?
作者: 观星    时间: 2024-8-12 08:54
不实际屁用,直接把老人免费医疗搞一下多好。
作者: 吼不住    时间: 2024-8-12 09:41
made又捞一笔
作者: 下坑西    时间: 2024-8-12 12:00
我家的水田就在污水池边,污水流过田里,干活臭烘烘的
作者: synet    时间: 2024-8-13 05:09
好象建了拆,拆了改,花钱如冲马桶……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