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1942年5月浙赣会战初期日军第70师团的一次涉及新昌的山地行军 [打印本页]

作者: 茅草尖    时间: 2024-11-26 06:17
标题: 1942年5月浙赣会战初期日军第70师团的一次涉及新昌的山地行军
1942年5月浙赣会战初期,驻奉化的日军第70师团在师团长内田孝行的率领下兵分南、北两路包抄金华。其中南路日军出其不意地在山岳地带行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金华的沦陷。5月15日—24日,第70师团南路的行军路线如下:15日从奉化南下,行至大堰镇以东时遇国军守军的抵抗,但很快日军就突破了国军的防线把国军驱逐出去了。此后日军自岭口村进入宁海县境内,经长洋、深甽进抵龙宫村,原驻当地的国军俞济民部望风而逃。16日日军进入新昌县境,经雪头村进抵小将镇。日军行军至小将后兵分两路往新昌西南部的回山镇窜犯:一路日军走捷径,17日经黄坛村、官元庙后夜宿横渡桥,18日经祥棠(今属新昌县长征乡)进抵大宅里(今属新昌县回山镇);另一路日军先往西北方向行军,17日进抵大市聚,18日至拔茅后转向南进,当日进抵儒岙镇,19日经塘岸头(今属新昌县双彩乡)去回山镇与另一路日军会合。在新昌境内的国军暂编第九军未与日军交锋即往磐安方向溃退,第70师团遂往磐安方向追击后退的国军。19日日军进抵回山镇,渡过夹溪后窜入磐安县境的胡宅(时属东阳)。20日日军经尖山镇(时属东阳,今属磐安)、尚湖镇进入窈川村。21日日军经墨林、安文镇(今磐安县城)翻越朱锡岭窜至东阳县千祥镇。22日日军经永康县古山镇至永康县城,在永康境内与先期抵达当地的日军第22师团会合。23日第70师团继续西进,窜陷武义县城。24日第70师团进抵金华东南郊的罗芳桥,配合日军其他部队一起围攻金华城。
纵观第70师团的行军路线,可以发现除了22日和23日是穿行在较为平缓的盆地地区外,其余时间均在险峻的山岳地带行军。在浙赣会战爆发前,国军认为天台山脉和大盘山脉山路崎岖,当地人若不熟悉地形都难以通过,何况日军还带着辎重,所以驻奉化的第70师团不可能通过这一地带来包抄金华。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军没有在这一带重点布防,偏偏第70师团就“不走寻常路”打了国军一个措手不及。而原本驻防在第70师团行军路线沿线的国军并没有充分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对日军进行阻击,一触即溃,甚至日军还没进抵当地就未战先逃,使得日军的整个行军过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来自国军的阻碍。天台山脉和大盘山脉险峻的山路没有如国军预想的那样吓倒日军,国军自己却被日军的攻势给吓跑了,由此可见第三战区的国军战斗意志有多差。
而内田师团长自己的回忆则表示:“从奉化附近到安文附近的行军道路出于意料得艰险,山地多陡坡、小路,驮马勉强可以通过,而且迂回崎岖,因此行动迟缓。行军路程也延长了很多,比预定多用了许多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与其说是与敌人(指国军)战斗,还莫如说是同地形战斗。”但事实上除了18日、19日在新昌、磐安交界的夹溪附近因为地形过于险峻(直到2010年底夹溪特大桥通车这一带才从天堑变通途,夹溪特大桥高163米,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一带的地形落差有多大)第70师团的行军速度只有每天15公里外,其它时间第70师团始终保持着每天30公里左右的行军速度,这对于山地行军来说已经很快了——作为对比,1937年日军从上海进犯南京时在沿途全是平原的情况下行军速度也不过是每天15公里,第70师团的行军速度完全可以用“如入无人之境”来形容了。国军以为日军带着辎重就不能通过山路了,谁知日军用驮马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可见与日军灵活的战术相比,第三战区的国军不仅作战意志差,战术也相当呆板,日军不按国军预想的路线进攻国军就完全没辙了。
从日军第70师团的这次山地行军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整个抗战时期国内的国军不仅武器装备上落后于日军,战术水平、作战意志也是远远落后于日军的。正面战场大多数战役都是败仗不是没有原因的。

0502.png (1.07 MB, 下载次数: 11)

第70师团南路行军路线西段(图中紫线,1942年5月21日—24日)

第70师团南路行军路线西段(图中紫线,1942年5月21日—24日)

0501.png (1.51 MB, 下载次数: 9)

第70师团南路行军路线东段(图中紫线,1942年5月15日—20日)

第70师团南路行军路线东段(图中紫线,1942年5月15日—20日)

作者: 就想晒晒风    时间: 2024-11-26 08:39
厉害了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