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中国“养老金融”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保险业迎来第三支柱广阔空间 [打印本页]

作者: 澳凡    时间: 2024-12-23 13:41
标题: 中国“养老金融”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保险业迎来第三支柱广阔空间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4年12月15日起,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这将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也为保险业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打开更大的空间。
为此,记者采访了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请他谈谈当前“养老金融”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空间。在甘为民看来,近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之一,国家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已经纲举目张,形成了完整的制度框架,中国“养老金融”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我国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政策框架体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着统一多重割裂的制度、扩大保障人群覆盖面、维持与经济增长匹配的待遇水平等诸多任务。面对上述复杂、艰巨的问题,我国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障体系。截至2023年底,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0.7亿人。

甘为民介绍,2004年开始,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为标志,国家正式提出养老保险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始推动养老储备管理的市场化、产业化。由此,2004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养老金融元年”。

此后,国家在养老金融的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推进。2016年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正式市场化运作,2017年职业年金、2018年第三支柱雏形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2022年的个人养老金等先后落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养老金融”大文章,宣示中国已进入“养老金融”事业、产业并重时代。

与此同时,我国养老金融行业也从单支柱向多支柱发展。我国在1997年正式建立一支柱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4年建立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2015年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建立第二支柱的职业年金,2022年建立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核心框架已经形成,为“养老金融”产业爆发奠定制度基础。

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启动试点以来已有两年时间。随着近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开,保险公司新一轮备战已经展开。

“毫无疑问,第三支柱已成为市场以及保险公司的焦点。这既与其尚未全面推广有关,也与其自身的突出特点有关。”甘为民介绍,一方面,当前第三支柱刚起步,个人养老金刚刚开始全国推广,非税收优惠部分的商业养老金融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相较于第一、第二支柱强调制度的统一性,第三支柱具有民众自愿参加,众多金融机构参与,产品丰富多样等特点。

“尤其是民众养老观点的巨大转变带来了机遇。”甘为民指出,长期以来,许多国人采取“养儿防老”,或者习惯“买房养老”和“储蓄养老”。目前看以上三种养老方式都遭受挑战,民众逐渐接受将养老储备投入到一、二、三支柱,让“长钱长投”,让养老钱由专门的人来管。

“养老金融”即将迎来强劲发展新阶段
中国“养老金融”产业走过20年,正进入新时代。当前,国家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负增长,60岁以上老人占比21.1%,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因此,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既是时代命题,也是产业课题。

在甘为民看来,我国“养老金融”即将迎来强劲发展的新阶段。

从第一支柱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深入推进,未来归集给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受托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23年底2.23万亿元基础上不断增多。同时,延迟退休政策也将带来一定增量。。

从第二支柱看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已并驾齐驱,职业年金规模在人数上已经超过企业年金,并且在积累资金规模上也逐步接近企业年金。截至2023年底,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达3.19万亿元,职业年金达2.56万亿元,两者合计5.75万亿元。

从第三支柱看享受税收优惠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和不享受税收优惠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两类产品“双轮驱动”的态势基本形成。个人养老金领域将会是第三支柱的发展重点,而商业养老金融领域在发展空间和规模上会更大。

然而,养老金作为老百姓的“钱袋子”,只有持续稳健的收益,才会给民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此,甘为民认为,将老百姓和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必须紧紧围绕养老金的资金属性展开:

一是长周期,充分发挥货币的复利效应;

二是低风险,养老金是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博取一定的相对较高收益;

三是现金流,大部分养老金不是到退休时一笔领取,而是持续领取,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的领取需求,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投资方面,平安养老险确立了“专业领先、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理念,构建完整的投资方法论,打造全天候投资能力,将以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持续护航“养老金融大文章”。


平安养老险二十年谱写“养老金融”大文章
平安养老险成立于2004年12月13日,是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首个带有“养老”字样的持牌金融机构。作为行业“首家”,公司始终秉持“创新引领”的理念,敢为人先,争做行业“拓荒者”。二十年来,公司持续聚焦养老金融产业化运作,并且伴随着养老金融产业从诞生走向成熟。

甘为民介绍,多年来公司全面参与了一、二、三支柱的布局。在第一支柱上,2016年公司成为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目前管理多个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等基金组合;在第二支柱上,公司管理的年金基金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在第三支柱上,2018年公司成为第一批获得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资格的机构。目前,积极参与第三支柱税优和非税优的相关产品,在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商业保险年金”文件指引下,实现税优和非税优“双轮驱动”,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的养老储备产品。

与此同时,今年9月份新出台的第三个“国十条”,为保险行业未来十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坚决支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保险行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通过“强监管”确保险资安全,是行业发展的底线和必然要求。平安养老险将在公司治理、资产负债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担当起首家带有“养老”字样持牌金融机构的责任。

其次,创新落实“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保险公司尤其是养老保险公司,相较于其他参与第三支柱的金融机构所具有的特殊优势,一方面是产品多样化,可以有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业务等,满足跨期财务规划需求;另一方面是具备提供“保险产品+健康服务”的能力。

最后,发挥险资长期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价值。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险资等长期资金支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平安养老险将一如既往,做资本市场的“耐心资本”,推动险资支持实体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让险资和年金资金等“长钱”,实现“长钱长投”,为民众创造持续、稳健的收益,助力保险业尤其是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二十年,代表着平安养老险走过了‘从0到1的初创期,从1到20的成长期’,正在步入到下一个稳健发展期。”甘为民表示,站在下一个二十年的起点,平安养老险也将继续以“国内领先的养老金融服务机构”为目标,在服务民生养老保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强化自身受托管理和风控能力体系建设,提供更加“省心、省时、省钱”的产品和服务,扎实写好“五篇大文章”。

来源:平安养老险

作者: 糖逗    时间: 2024-12-23 13:51
不错啊
作者: 老佛孙    时间: 2024-12-23 14:03
从养儿防老,政府养老,现在要自己养老了。
作者: 三猪一狼    时间: 2024-12-23 17:45

作者: 8654328X    时间: 2024-12-23 18:14
存进去只有退休才能取出来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