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回家过年
[打印本页]
作者:
XC网络拍客
时间:
2025-1-24 10:36
标题:
回家过年
走在下班的路上,道路两旁绿化树上新装饰的彩灯和远处不时传来的鞭炮声,都在提醒着我们——年,越来越近了。
记忆中儿时的冬天总是很冷,过年的时候村子里白茫茫一片,屋顶、树上、田野都是厚厚一层积雪。除夕那天,我们从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爸爸和哥哥打扫干净院子和门前的积雪,又擦洗了大门,撕掉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已掉色和破损的旧对联,贴上新的春联和门神,挂上红红的新灯笼,再在门口噼里啪啦放上一长串鞭炮。小妹跟着一群小伙伴玩雪、打沙包、放小鞭炮,追逐嬉戏,满村里乱跑……
我和妈妈在厨房忙活,张罗着晚上游壶时的下酒菜。记得我家最常做的是西府合盘。妈妈拿出逢年过节才用的花边碟子,把焯过水的菠菜、胡萝卜和豆芽放在小碗里压实,然后扣在碟子中间形成一个半圆体,再在上面将切成条状的猪肉皮冻或肘花层层叠叠摆上,一次摆上好几碟,去哪家游壶之前端上一碟,再浇一大勺用八角、桂皮、香叶等大料熬制的油醋汁,装在木制的红方盘里,再放一壶烫热的白酒。
期盼已久的除夕夜终于到来。天刚擦黑,我们跟着爸爸去游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我们穿着妈妈缝制的新棉鞋,踩在积雪上“咯吱咯吱”地响。虽然脸被冻得通红,可心里又兴奋又激动,都要跟着去,谁也不愿留在家里。
先去的是家族中年龄最长的大爷爷家。还有比我们更早到的叔叔伯伯,他们也带来不同的菜和酒,还有主家准备的饭菜。五香牛肉、红油猪耳、农家凉粉、挂霜花生、韭黄炒鸡蛋、大年菜、红烧肉、八宝甜饭……炕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有荤有素、有凉有热,总之都是每个当家女人的拿手菜。
这时候,在外工作或求学的,不管距离多远,不论年岁多大,都会从天南地北赶回来,一大家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围坐在热炕上吃着“百家饭”,推杯换盏,互诉衷肠,道祝福、拉家常、聊事业、谈打算,说着攒了一年深藏心底的话,就这样吃着、说着、笑着、喝着,分享生活的点滴,享受团圆的欢乐,感受亲情的温暖,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的每个角落。
按照长辈的年龄次序,一家吃完又继续“转战”到下一家,这样的年夜饭能从傍晚一直吃到深夜。娃娃爱过年,此话一点不假,儿时总盼望着过年,因为可以穿新衣服、挣压岁钱、吃各种零食,还能放鞭炮。最快乐的是挨个儿去给长辈们磕头拜年,不管去谁家,总有各种好吃的在等着我们,兜里也会被爷爷奶奶、伯母婶婶塞满糖果和压岁钱。记得有一年,在青海工作的族叔给孩子们带回了牦牛肉干和酒心巧克力,让大家开心了很久,那也是农村娃们第一次吃到这样的“洋零食”。因为小时候爱学习成绩好,我每年都会得到奖状,妈妈总会在腊月扫完舍后把它贴在墙上。来我家游壶的叔叔和大哥哥们看到奖状,都会夸赞鼓励我几句,给我的压岁钱往往也比别的孩子更多。
等大家都走之后,妈妈拿出剁好的猪肉白菜馅和早已和好的面团,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边看春晚边聊天边包饺子,一起享受亲情和团圆的味道。每次都要包上几个馅里藏有硬币的元宝饺子,大年初一早上,谁如果吃到就预示着会有一年的好运。
窗外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屋子里蜂窝煤炉子上钢精锅里煮的排骨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窗户玻璃上薄薄的白雾氤氲着五颜六色的纸窗花在灯光映照下朦朦胧胧。14吋的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着倪萍和赵忠祥熟悉的声音——“亲爱的观众朋友们,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村子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电视里敲响的钟声告诉我们——新年来了!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乡一盏灯。”过年回家,是深植于我们文化和情感的习俗,更是每个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温暖记忆。不管走到哪里,成为了谁,家总是那个让你心灵归属的地方。它跨越山海,以其独特的温暖方式,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让我们在新的一年满怀希望。
作者:
歌翁衮
时间:
2025-1-24 10:53
要过年咯!
作者:
天姥百晓生
时间:
2025-1-24 10:56
游壶是啥风俗
本地没见过
外地人初一大清早上门拜年要避免本地人烦
好不容易睡着了被吵醒
作者:
吴悟
时间:
2025-1-24 10:58
以后城里人多了,年味也淡了
作者:
活力情非得已
时间:
2025-1-24 10:59
准备过年咯!
作者:
我等你
时间:
2025-1-24 11:02
过年就想睡觉睡到自然醒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