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内科医生麻烦大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2-13 13:21
标题: 内科医生麻烦大了


作者: 颓废烤肉    时间: 2025-2-13 13:22
功能那么强大呢?
作者: 正宗山里农民    时间: 2025-2-13 13:51
所有咨询类工作都可以得出类似结论,但是AI会不会承担相应的责任?问题的本质在这里。
作者: loak888    时间: 2025-2-13 14:12
和以前百度看病一样,真真假假
作者: 大小米    时间: 2025-2-13 15:18
正宗山里农民 发表于 2025-02-13 13:51
所有咨询类工作都可以得出类似结论,但是AI会不会承担相应的责任?问题的本质在这里。

以后可以AI出初步方案,然后医生把关一下。

感觉以后法官判案,也可以这样。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2-15 08:25
AI医疗惊现重大突破:癌症诊断仅需3秒 但医生集体失眠了!】

这两天硅谷炸了!谷歌DeepMind实验室凌晨突发论文,新一代AI诊疗系统已能通过血检数据,在3秒内揪出13种早期癌症,准确率吊打三甲主任医师!更震撼的是,这套系统昨夜已通过FDA绿色通道,下周起在纽约长老会医院试运行。

这不是科幻!我翻遍37页技术白皮书发现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
AI不仅会看病,还能从基因层面预判你未来5年患癌概率
系统内置"谎言过滤器",能捕捉患者隐瞒的病史
诊疗费仅为人工的1/20,但每年需支付999美元"AI使用年费"
朋友圈的肿瘤科医生彻夜未眠。北京协和的张主任凌晨三点发长文:"我们苦读15年的知识,正在被算法批量淘汰。"而华尔街早已狂欢,昨夜医疗AI概念股集体暴涨230%,高盛预言:未来5年全球将有800万医生转行!
作者: 蜜儿堂小儿推拿    时间: 2025-2-15 08:59
时代是要进步
作者: 风里云外密失    时间: 2025-2-15 10:51
。。。
作者: 风里云外密失    时间: 2025-2-15 10:52
。。。
作者: 风里云外密失    时间: 2025-2-15 10:52
。。。
作者: 哥很低调    时间: 2025-2-15 12:14
现在的医生,其实就是复读机和介绍人(手术医生除外)。病人到了介绍各种检查,然后复读检查结果,搬抄成熟治疗方案。
作者: 风里云外密失    时间: 2025-2-15 14:06
。。。

32595026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325950261.jpg

作者: 风里云外密失    时间: 2025-2-15 14:10
DeepSeek给出的是结合很多位在医学上钻研的医生的成果结晶,怎么老有人在这里装B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2-15 14:14
loak888 发表于 2025-02-13 14:12
和以前百度看病一样,真真假假

百度是不一样的,那个很落后,很多似是而非,被医生广泛鄙弃的。现在的2款AI是综合思考,且精准诊断。
作者: 风里云外密失    时间: 2025-2-15 14:18
。。。
作者: 风里云外密失    时间: 2025-2-15 14:21
DeepSeek都不会打,丢人现眼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2-17 13:25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2-20 12:29
警惕AI的幻觉:

有机构做了AI幻觉率测评,谷歌Gemini-1.0-Flash001的幻觉率最低,为0.7%,DeepSeek R1的幻觉率为14.3%。怎么理解幻觉率呢,就是编出来资料里原本没有的细节。
作者: 恋斜花痴    时间: 2025-2-20 16:19
现在的医生一看病就是让你各种检查,AI教他们如何呈现专业技术;
作者: 吼不住    时间: 2025-2-20 16:32
让机器人做手术
作者: 永远的家乡    时间: 2025-2-26 10:56
正宗山里农民 发表于 2025-2-13 13:51
所有咨询类工作都可以得出类似结论,但是AI会不会承担相应的责任?问题的本质在这里。

那么活人会为你的咨询承担责任?你是还没长大吗?
作者: 月落乌啼    时间: 2025-2-26 11:48
AI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没有众多病例给它分析。出不了这么精准。但是以后很多分析类的工作确实可以让AI去替代。医生更多的是和病人去沟通,得到病症现象后让AI去做分析。
作者: 放风筝的人呀    时间: 2025-2-26 13:33
小情绪闹闹 发表于 2025-02-15 08:25
AI医疗惊现重大突破:癌症诊断仅需3秒 但医生集体失眠了!】

这两天硅谷炸了!谷歌DeepMind实验室凌晨突发论文,新一代AI诊疗系统已能通过血检数据,在3秒内揪出13种早期癌症,准确率吊打三甲主任医师!更震撼的是,这套系统昨夜已通过FDA绿色通道,下周起在纽约长老会医院试运行。

这不是科幻!我翻遍37页技术白皮书发现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
AI不仅会看病,还能从基因层面预判你未来5年患癌概率
系统内置"谎言过滤器",能捕捉患者隐瞒的病史
诊疗费仅为人工的1/20,但每年需支付999美元"AI使用年费"
朋友圈的肿瘤科医生彻夜未眠。北京协和的张主任凌晨三点发长文:"我们苦读15年的知识,正在被算法批量淘汰。"而华尔街早已狂欢,昨夜医疗AI概念股集体暴涨230%,高盛预言:未来5年全球将有800万医生转行!

唯一能生存的就是手术医生。本来像新昌医院这些水平,部分病人水平都比他们高
作者: 放风筝的人呀    时间: 2025-2-26 13:34
哥很低调 发表于 2025-02-15 12:14
现在的医生,其实就是复读机和介绍人(手术医生除外)。病人到了介绍各种检查,然后复读检查结果,搬抄成熟治疗方案。

的确是这样的。
作者: 放风筝的人呀    时间: 2025-2-26 13:35
小情绪闹闹 发表于 2025-02-17 13:25

甲骨文这个商标都被美国人拿走。。真的是无语
作者: 放风筝的人呀    时间: 2025-2-26 13:36
月落乌啼 发表于 2025-02-26 11:48
AI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没有众多病例给它分析。出不了这么精准。但是以后很多分析类的工作确实可以让AI去替代。医生更多的是和病人去沟通,得到病症现象后让AI去做分析。

对。医生是做辅助工作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2-26 14:00
【英国大学调查:逾九成本科生用人工智能做作业】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英国大学逾九成本科生做作业时会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英国《卫报》26日报道,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和电子书供应商Kortext近日对1000名本科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92%的受访者在做作业时会使用AI工具。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比例为66%。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AI工具“解释概念、总结文章中心思想、提出研究思路”。值得注意的是,约18%的受访者承认直接把AI给出的答案写进作业里。一些受访者则对做作业过程中使用AI心存疑虑,担心这算“作弊、学术不端”。
作者: 月落乌啼    时间: 2025-2-26 14:43
放风筝的人呀 发表于 2025-2-26 13:36
对。医生是做辅助工作

所以对医生的专业要求变了。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2-26 14:53
绝大部分内科医生将会把主要精力花在医学研究上,常规诊断、治疗可以委托给护士执行。只有疑难、危重等特殊情况需要医生介入。
作者: 正宗山里农民    时间: 2025-2-28 16:29
永远的家乡 发表于 2025-2-26 10:56
那么活人会为你的咨询承担责任?你是还没长大吗?

你是胎盘??
医疗事故,你不知道?律师都成为当事人的被告 ,你没听说过?
真的是一枚胎盘。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2-28 16:54
恋斜花痴 发表于 2025-02-20 16:19
现在的医生一看病就是让你各种检查,AI教他们如何呈现专业技术;

AI的诊断也需要以检查结果为前提的。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2-28 20:03
当前最值得关注的国外大模型是OpenAI的GPT-4.5、Anthropic的Claude 3.5、马斯克旗下AI公司xAI的Grok 3,尤其是三者间的逻辑推理能力对比更有价值。其中,Anthropic日前推出的混合推理模型Claude 3.7 Sonnet具有“系统一”和“系统二”两套系统,既可以快速回答用户问题,也可以针对复杂问题启动“系统二”的深度思考,思考时间会更长,就像人类一样。

据悉,调用GPT-4.5的API目前的输入价格为75美元/百万token,输出价格为150美元/百万token,不仅高于GPT以往的模型,也高于市场其他模型。以Claude 3.7为例,调用其API,输入百万token的收费为3美元,输出则为15美元。

跟国内模型更是不能比,DeepSeek-V3最近给出了错峰优惠政策,在凌晨时段,调用DeepSeek-V3的API输入百万token只需要0.25元,即便是非优惠时段也不过是0.5元;输出百万token的优惠价格是4元,标准时段价格为8元,定价均为人民币。

在业内人士看来,OpenAI的定价之所以如此之贵,一方面是其算力成本真的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定价策略遵循了不一样的逻辑,OpenAI仍然可以依赖技术优势获得更高的溢价。

节选自《迭代加速、竞争加剧,GPT-4.5的定价为何还那么贵?》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3-5 10:05
《北京日报》旗下“长安街知事”星期一(3月3日)发表署名“京平”的文章,题为《“赢麻了”的速胜论要不得》。

文章称,深度求索(DeepSeek)的火爆给市场带来振奋。人们对中国AI产业信心满满,看空论彻底没了市场。不过与之同时,“赢麻了”“DeepSeek羞辱OpenAI”“AGI实现了”“已超越美国”等情绪化说法不胫而走,背后的速胜论思维很值得警惕。

文章指出,DeepSeek虽然展示了超强的产业穿透力,但它仍然是在英伟达芯片集群上训练而成的,也没有绕开英伟达CUDA编程框架。DeepSeek能与OpenAI的同款产品打成平手,靠的是用逼出来的算法优势弥补算力劣势,可如果“友商”开发出同样好的算法,再加上更好的芯片,那中美大模型的差距是否会再次扩大?

文章称,尽管DeepSeek R1模型效果媲美世界最先进的OpenAI o1并在计算效率上拥有优势,但是OpenAI随后发布了o3模型,显著增强了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高阶推理能力。另外,有美国企业开始炒作进一步加码对华芯片禁令。中国国产大模型未来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文章指出,需要清醒认识到,DeepSeek的出现,没有彻底改变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国总体仍处于追赶状态,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上与美国仍然有差距。万万不能因为DeepSeek的成功,就认为算力上的差距不用弥补了,相反,在国产芯片替代与软件生态构建方面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应该有更强的紧迫感。

文章提醒,千万不能被“AI速胜论”扰乱了发展心绪,而应端正心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继续以足够的耐心与决心坚持做正确的事。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3-6 20:51
Manus横空出世,号称全球第一款通用Agent

所谓Manus,号称是全球第一款通用Agent。其官网展示的案例显示,它能够独立思考、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直接交付完整成果。比起Claude的Computer use等同样能操作多任务,或者能帮你点外卖订酒店的Agent,Manus可以覆盖更多领域和达成更高的执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Manus在权威的GAIA基准测试中创下新纪录,性能远超OpenAI的同类产品。这或许也是市场如此狂热的原因之一。

在官方的案例中,用户需要分析过去三年英伟达、迈威尔科技和台积电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Manus则通过API访问权威数据源。在验证数据后,它开始编写代码,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向用户反馈其中的因果关系。这俨然是一个金融实习生做的日常工作。

目前版本的Manus基于云端异步运行,所以Manus的能力并不被用户所使用的端侧平台形态或算力等因素限制,用户甚至可以做到在向Manus下达指令之后,暂时关闭电脑,当Manus执行完成后,会自动呈递结果。这有点像似一位7x24待命的实习生,而且不用担心他会“整顿职场”。

Manus的名字寓意,在拉丁文里包含“手”的意思。创始团队的意思或许是,知识不仅要在脑子里,还要能用手执行。这也是 AI类聊天机器人产品的进阶路线。往后,你给AI一句话,AI不止给你一个答案,可能直接给你一个完美的结果。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调侃,使用Manus就像“给AI配台电脑,我要出去玩了”。

目前Manus配有标准和高投入两种模式,由于调用资源量较大,高投入模式会限制用户每天的使用次数。业内人士指出,Manus是在大模型基础上,向应用做进一步探索。拆开来看,就是单个场景下的GPT Agent,然后进行“缝合”。

不管怎样,这仍是AI技术快速发展的印证。之前是DeepSeek,现在是Manus,投资者对AI的期望继续拉升,AI平权又往前迈了一步。
作者: 放风筝的人呀    时间: 2025-3-7 08:34
小情绪闹闹 发表于 2025-03-05 10:05
《北京日报》旗下“长安街知事”星期一(3月3日)发表署名“京平”的文章,题为《“赢麻了”的速胜论要不得》。

文章称,深度求索(DeepSeek)的火爆给市场带来振奋。人们对中国AI产业信心满满,看空论彻底没了市场。不过与之同时,“赢麻了”“DeepSeek羞辱OpenAI”“AGI实现了”“已超越美国”等情绪化说法不胫而走,背后的速胜论思维很值得警惕。

文章指出,DeepSeek虽然展示了超强的产业穿透力,但它仍然是在英伟达芯片集群上训练而成的,也没有绕开英伟达CUDA编程框架。DeepSeek能与OpenAI的同款产品打成平手,靠的是用逼出来的算法优势弥补算力劣势,可如果“友商”开发出同样好的算法,再加上更好的芯片,那中美大模型的差距是否会再次扩大?

文章称,尽管DeepSeek R1模型效果媲美世界最先进的OpenAI o1并在计算效率上拥有优势,但是OpenAI随后发布了o3模型,显著增强了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高阶推理能力。另外,有美国企业开始炒作进一步加码对华芯片禁令。中国国产大模型未来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文章指出,需要清醒认识到,DeepSeek的出现,没有彻底改变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国总体仍处于追赶状态,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上与美国仍然有差距。万万不能因为DeepSeek的成功,就认为算力上的差距不用弥补了,相反,在国产芯片替代与软件生态构建方面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应该有更强的紧迫感。

文章提醒,千万不能被“AI速胜论”扰乱了发展心绪,而应端正心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继续以足够的耐心与决心坚持做正确的事。

一点进步就被吹得天花乱坠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3-8 13:16
对Manus的质疑:

一、集中式信息发布的异常性

1. 时间窗口可疑 当前搜索结果中关于Manus的技术解析、创始人访谈等内容,均集中于2024年7月17日发布,且信息源高度同质化(多为科技自媒体账号)。这种“脉冲式传播”与正常技术产品渐进式曝光的节奏不符,符合营销欺诈中“信息轰炸制造热点”的典型特征。

2. 权威信源缺失 尽管宣称技术突破,但未见IEEE、arXiv等学术平台论文,或微软、谷歌等头部企业的合作背书。所有技术描述均来自团队单方面口径,缺乏第三方独立验证。

二、用户触达机制的矛盾性

1. 语言与市场定位割裂 团队强调“全中国团队”,但产品界面仅支持英文,且官网(manus.im)无中文版本。这种矛盾可能隐藏真实意图:利用“中国团队”标签吸引国内关注,实际用户获取与融资目标指向海外市场,形成跨境监管套利空间。

2. 封闭测试的操纵空间 当前仅通过邀请码制开放体验,且未公布发放标准。结合闲鱼等平台出现的邀请码倒卖产业链,存在人为制造“虚假繁荣”的可能——通过控制内测资格筛选出有利体验报告,压制负面反馈。

三、技术验证的严重缺失

1. 核心能力的不可证伪性 官方演示视频中的任务(如简历筛选、房产分析)均可通过预设脚本+自动化工具实现,未展示动态场景应对能力(如用户临时修改需求后的实时响应)。对比OpenAI等企业公开的实时交互录屏,Manus的演示存在明显“剪辑痕迹”。

2. 开源承诺的可信度存疑 团队宣称将开源推理模块,但未公布时间表与代码仓库。参考历史案例(如某些区块链项目),此类“未来承诺”常被用于对冲当前质疑,实际兑现率不足30%。

四、法律层面的风险信号

1. 公司主体信息模糊 官网未披露注册地、营业执照等法定信息,仅以“Monica团队”代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宣传中隐瞒真实主体信息已涉嫌违法。

2. 跨境融资的灰色操作 若团队实际注册于开曼群岛等地,却以“中国团队”名义吸引国内流量,可能涉及VIE架构下的信息披露违规。此前类似案例(如瑞幸咖啡)已引发SEC调查。

结论:高风险警示

(转)
作者: 小情绪闹闹    时间: 2025-3-8 13:27
Manus 背后的 Monica.im,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其创始人肖弘(昵称小红,英文名 Red)是一位年轻的连续创业者,1992 年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5 年,他毕业后创业,早期创业不算顺利(如校园社交、二手集市)。2016 年,他创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提供编辑与数据分析工具,获得了百万用户、并完成了盈利,最终产品于 2020 年出售给了某独角兽公司。

2015年,毕业后,肖弘凭借远见卓识与创新意识,带领团队共同创立了夜莺科技,获得来自腾讯、真格基金等知名产业基金和投资机构数亿元投资,推出了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两款产品,累计服务超200万B端用户并帮助企业触达数亿C端用户,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2022年,他再次出发,创立了“蝴蝶效应”公司,并推出了AI浏览器插件Monica,不仅致力于AI技术的研发,还积极出海,将Monica推向全球市场。2023年,收购chatgpt4google浏览器插件工具,和Monica进行矩阵运营。在肖弘的带领下,Monica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悄然崛起,不仅在产品层面展现了不错的实力,也在商业策略上展现了深邃的智慧。截至目前,Monica已积累用户数约400万,ChatGPT for Google用户数约300万,在AI Chrome插件的产品中用户范围和体量以及功能广度均属于第一梯队。
作者: 雨中的哭泣    时间: 2025-3-8 13:46
放风筝的人呀 发表于 2025-02-26 13:33
唯一能生存的就是手术医生。本来像新昌医院这些水平,部分病人水平都比他们高

。我就比新昌七八成医生厉害。自己病自己开方
作者: 五四三二一    时间: 2025-3-8 15:57
小情绪闹闹 发表于 2025-03-08 13:27
Manus 背后的 Monica.im,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其创始人肖弘(昵称小红,英文名 Red)是一位年轻的连续创业者,1992 年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5 年,他毕业后创业,早期创业不算顺利(如校园社交、二手集市)。2016 年,他创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提供编辑与数据分析工具,获得了百万用户、并完成了盈利,最终产品于 2020 年出售给了某独角兽公司。

2015年,毕业后,肖弘凭借远见卓识与创新意识,带领团队共同创立了夜莺科技,获得来自腾讯、真格基金等知名产业基金和投资机构数亿元投资,推出了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两款产品,累计服务超200万B端用户并帮助企业触达数亿C端用户,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2022年,他再次出发,创立了“蝴蝶效应”公司,并推出了AI浏览器插件Monica,不仅致力于AI技术的研发,还积极出海,将Monica推向全球市场。2023年,收购chatgpt4google浏览器插件工具,和Monica进行矩阵运营。在肖弘的带领下,Monica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悄然崛起,不仅在产品层面展现了不错的实力,也在商业策略上展现了深邃的智慧。截至目前,Monica已积累用户数约400万,ChatGPT for Google用户数约300万,在AI Chrome插件的产品中用户范围和体量以及功能广度均属于第一梯队。

闹子啊,manus昨天已经翻车了…一天之内从热门到翻车~~稍微多了解下背后…别天天复制粘贴了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