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满香菜 发表于 2025-02-24 13:58
计划招生5000人,有人读吗?
种满香菜 发表于 2025-02-24 13:58
计划招生5000人,有人读吗?
种满香菜 发表于 2025-02-24 13:58
计划招生5000人,有人读吗?
十万个为什么 发表于 2025-2-24 18:54
人口越来越少了,还造大学
ヒカル(Hikaru) 发表于 2025-2-24 16:34
你这就认知低了,职教中心都有人读,这是大学,按分数全国招生,怎么可能没有人读。
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每一所大学的兴衰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一过程中,部分高校因种种原因难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面临着转型或停办的挑战。
近期,四所民办独立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相继宣布停办并注销,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这些学院的停办,不仅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的一次调整,更是对教育质量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一次深刻反思。
一、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等民办独立学院的停办,是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体现。
这些学院多依托母体高校资源,但随着母体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独立学院转置政策的推进,这些学院难以为继,停办成为必然。
这一过程中,虽然部分学院的教育资源被回收,但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独立学院转置困境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部推动独立民办学院的转置工作,旨在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自主性。
然而,实际操作中,不少独立学院因难以达到转置标准,或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最终选择停办。
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原计划与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合并转设为江苏医科职业技术大学,但因故终止,转而走向停办。
这一现象反映了独立学院转置过程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提醒我们,教育改革需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地。
三、教育质量与学生权益
“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心灵,而非灌输知识。”柏拉图的名言启示我们,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核心。
独立学院停办,虽然是对教育资源的一次整合,但对学生而言,却意味着学习环境的改变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权益,做好学生安置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停办前,已逐步减少招生,确保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ヒカル(Hikaru) 发表于 2025-2-24 16:34
你这就认知低了,职教中心都有人读,这是大学,按分数全国招生,怎么可能没有人读。
谁来拯救即将“倒闭”的大学?
你能想象吗?一所大学不仅没人在大厅里迎新,甚至连开学典礼都办不下去,因为糟糕的招生情况让它濒临倒闭。不用怀疑,这种现象正在一次次上演,最先倒下的,是民办高校。
曾经广告铺满大街小巷、拼命刷存在感的这些学校,如今却悄无声息地缩减招生、裁员、关停。有人说这是市场选择,有人说是少子化的锅,但问题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有意思的是,这种“大学倒闭潮”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不管是近邻韩国,还是“教育老大哥”美国,大家都在纠结同一个问题:学生去哪儿了?而且,这不仅仅局限在大学里,连小学、幼儿园都因为生源锐减开始关门大吉了。教育这潭曾经风平浪静的水,如今波涛汹涌。
先说国内的情况吧。过去几年,中国的民办高校过得可以说是舀着白粥吃黄连——怎么熬怎么苦。从数据上来看,许多民办高校的头号问题就是生源不够。
原因不难猜,少子化大潮已经来了,出生率年年下降,哪儿来那么多学生?听上去好像是“躺平式”危机,但是这锅不能全赖人口减少。学费太高、就业率不佳也是让学生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为了拉学生,民办高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降低分数线、参加二次征集志愿,甚至用奖学金、送实习、走出国门这样的花样招数来吸引生源,但即便如此,结果往往还是不尽人意。很多时候,填志愿的时候你都没听过那所学校的名字,更不要说掏出真金白银去就读了。
事实上,这不是个别现象。你可能以为这是三四线城市的小型学院才会面临的窘境,但真相是,全国范围内都有这样的案例,甚至有些民办本科高校大半个楼层空着,教师倒是比学生还多。说实话,教育的跑道上大家拼的是长期赛,但最后跑不动的,还真是差距悬殊的那一拨。
从高校说到基础教育,你一定觉得莫名其妙,但别急,这其实是逻辑延续。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范围的小学和幼儿园也开始关停。数字并不好看,小学倒闭了5700所左右,而幼儿园的情况更惨,直接关了近15000家。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少子化的另一个直接后果。
如果说高校的“招生荒”还可以扯到就业压力、学费高昂等原因上,那基础教育的窘况就只有一个核心原因——“人不够了”。新生儿出生率太低了,人口红利不再是红利,反倒成了枷锁。从城市到农村,生源的锐减迫使学校关门,这无疑给整个教育体系敲响了警钟。
少子化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推到底。基础教育拉了警报,高等教育能独善其身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种影响是从下往上蔓延的,今天是幼儿园和小学,明天可能就是职业校、本科院校。这块骨头不好啃,但必须有人啃。
如果你以为教育危机只在中国发生,那可就太天真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危机这一词早就突破了国界。看看韩国——这个以教育热情著称的国家,如今几乎成了“招生荒”的代名词。近几年,韩国的地方大学已经多个年头居于半荒废状态。有些学校招生人数不到定员的一半,有些甚至“一班全空”!
雪的孩子 发表于 2025-02-25 15:04
计划招5000人,是指一届5000人,还是整个学校5000人?
cmfdy 发表于 2025-02-26 00:58
24.8亿,新昌人民默默吃下了苦果,屁股拍拍,债务高筑就是这么来的。本部都将难以为继,何况山坳里的分校?想借分校为新昌一众大企招揽员工,但注定了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苏打拿铁 发表于 2025-02-24 18:36
浙江不缺生源 外面流传一句话 宁读浙江的大专 也不读省外二本
cmfdy 发表于 2025-2-26 00:58
24.8亿,新昌人民默默吃下了苦果,屁股拍拍,债务高筑就是这么来的。本部都将难以为继,何况山坳里的分校? ...
十万个为什么 发表于 2025-2-24 18:54
人口越来越少了,还造大学
雪的孩子 发表于 2025-2-25 15:04
计划招5000人,是指一届5000人,还是整个学校5000人?
可米爱西西 发表于 2025-02-24 13:52
大学城希望配套的美食多点,啊哈哈哈,还是怀念学校门口的各种小摊摊的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