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探寻佛缘新昌】买山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水浪    时间: 2025-8-10 21:32
标题: 【探寻佛缘新昌】买山记
永和年间的春阳,总带着点潮湿的暖意。潮气漫过新昌的山峦时,连岩石都像是浸了蜜。支遁手拄拐杖,踏着青苔,揣着两卷新译的《道行般若》,往东峁山深处去,宽大的僧袍扫过带露的野草,滴滴答答,又惊起几只灰雀,扑棱棱地撞向崖壁。

他这次到访东峁山,正是来寻竺道潜的。

三月在建康时,谢安曾笑着问他:“听说支公欲买沃洲山小岭?怎不去问法深?”原来有传闻言竺道潜已在这山坳里住了三年。竺道潜是晋丞相武昌郡公敦之弟,这位曾与元、明二帝论过道的高僧,忽然辞别建康的喧嚣,带着几个沙弥钻进了深山。

这里云淡淡,水幽幽,越往深处走,草木的气息越清冽。正是被剡东山水深深吸引,这位佛教界的后起之秀决定归隐于此。

“法师,前面就是水帘洞了,竺道潜禅师就在里面修行。” 带路的樵夫指着前方说道。

支遁点点头,加快了脚步。只见眼前悬崖高耸,横若列屏,崖下有一天然石洞,从崖顶上凌空而下的飞瀑,如珠帘一般,挡在洞口,注入洞前的清水潭中。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水帘幽谷我来时,拂面飞泉最醒眸。一片水帘遮洞口,何人卷得上帘钩。似乎在此一一印证。

他此次前来,心中藏着一个念头,那便是想向竺道潜求购这东峁山旁沃洲小岭,在此潜心修行,弘扬佛法。他怀揣着一部珍贵的《道行般若》,这是他历经数月抄写而成,字字句句都凝聚着他对佛法的虔诚。

走近水帘洞,水声轰鸣,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襟,却让人更觉清凉通透。洞口高台上,一位老者身着朴素僧衣,正盘膝而坐,闭目冥想,想必正是竺道潜。尽管洞口水声如雷,他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祥和的气息,与这山水融为一体。

听到脚步声,竺道潜缓缓睁开眼,目光平和地看向支遁。支遁双手合十,恭敬行礼:“弟子支遁,久闻禅师在此修行,深知东峁山乃佛缘之地。弟子愿以这部《道行般若》,求禅师将此山一侧的沃洲小岭割爱于我,让我能在此参悟佛法,不负此地佛缘。”

竺道潜闻言,微微一笑,走下高台。“道林可知,这东峁山的佛缘,并非因山而起,而是因人而生。” 竺道潜带着支遁走进水帘洞,洞内别有洞天,水滴从洞顶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宛如佛音。“此境清幽,天之所馈。相逢即是缘法,道林既欲得此山,我岂有相拒的道理?但取无妨。”

“你看这水帘洞的水,日夜流淌,滋养着山下的生灵,它从未想过要占据这山,却与这山密不可分。” 竺道潜继续说道,“佛法亦是如此,不在于占据一方山水,而在于融入众生心中。剡东之地,佛缘深厚,便是因为这里的人心中有佛,与佛有缘。”

支遁低头看着手中的《道行般若》,又抬头望向洞内洞外的景象,豁然开朗。他将经卷递给竺道潜:“禅师所言极是,是弟子执念了。这经卷留在此地,或许更能彰显它的价值。弟子愿在此地修行,与禅师一同守护这份佛缘,让佛法在这片土地上更好地传承。”

竺道潜接过经卷,欣慰地点点头。此时,阳光透过水帘照进洞内,在石壁上映出点点光斑。洞外的东峁山,在佛法的滋润下,更显灵秀,佛缘在此愈发浓厚。

此后,支遁便在沃洲山小岭修行,创立沃洲精舍,与竺道潜一起,为新昌的佛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东峁山水帘洞,也因这段佳话,成为了新昌佛缘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更多人前来感受这份独特的佛缘。




作者: 水浪    时间: 2025-8-10 21:46
图片来自微博
作者: 小河弯弯    时间: 2025-8-10 21:52
原来水帘洞还有这段故事,涨知识了
作者: 水浪    时间: 2025-8-10 21:54
史实上,支竺二人应该是认识的,在中原经常辩论诘难,而以竺占上风,买山而隐,照世说新语,是遣使向竺公买山,自己没有亲来,他怕不好意思,后来还是来了。本小说进行适当文学创造改编,希望符合要求
作者: 待审核7UWHgR    时间: 2025-8-22 10:55
已赞莫辜负
作者: 待审核ge75bD    时间: 2025-8-28 15:23
已赞莫辜负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