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的确良 ——新昌旧事 俞柳青 [打印本页]

作者: 俞柳青    时间: 2025-9-26 08:27
标题: 的确良 ——新昌旧事 俞柳青
                的确良
          ——新昌旧事
                俞柳青


建国以来一直物资匮乏,生活贫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形象说出了民众衣着方面的艰难。那时新昌城关镇大街上的行人,基本都穿打补丁的旧衣服,不穿打补丁旧衣服的人很少,寥寥无几,穿新衣要等过年,衣着艰难直到上世纪70年代的确良出现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

那是1971年的初夏吧,新昌城关镇横街走来一位年轻的姑娘,穿着一件粉红色、半透明的衬衫,婀娜身姿,楚楚动人,吸引了很多人观看,爱美的女人忍不住上前去摸一下衬衫,这是什么布料,从没见过?姑娘说:“是的确良,刚出的新布料,上海才有,是上海姑妈攒了半年的工业券买给我的。这的确良真好,很薄,只有布的一半厚;光滑笔挺不打皱,从不要熨烫;非常牢固,穿几年不会破;衣服洗过捞起,不要手绞,晾一会就燥了。”“你这件衬衫要多少钱?”“15元。”大家听了吓一跳,工人要半个月工资,农民不知要挣多少工分,还要上海工业券,这的确良确非一般人所能穿。

才2年时间,到了1973年,高攀不起的的确良进入新昌城关镇布店,下面澄潭、儒岙等区级供销社也有售卖,估计的确良不是很难生产,产量也大,满足城市所需外,开始供应边远地方和农村了。新昌有的确良可买,只是价钱不菲,做一件的确良衬衫,女的要15元,男的差不多接近20元了。价钱虽贵,人都爱美,那时候穿上的确良,还是身份的象征,因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都去买的确良,一年多时间,新昌城里大多数人都穿上了的确良衬衫。不久的确良升级了,出现了的确良卡其布料,大家叫涤卡,以藏青色居多,男男女女都用它做中山装,叫涤卡制服,穿起来挺括、好看、牢固,成了新年走亲戚的首选衣服。至此,民众的穿着大为改观,虽说不上丰富,但穿打补丁旧衣服的人少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口语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生产也搞上去,民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还没有完全解决贫困问题。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布料生产越来越多,除了化学纤维布料、混纺布料大量生产外,纯棉、真丝、羊毛也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民众的穿着日益丰富多彩,从以前“布店买布、服装店做衣”,变为“直接去商店买服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的确良却从天之骄子渐渐变成寻常物,民众更多地看到它的缺点,比如的确良吸湿排湿性不好,透气性差,夏天穿着感觉闷热、不吸汗;的确良手感偏硬,肤感稍差,在干燥环境下容易产生静电。由于这些原因,的确良从上世纪90年代起渐渐退出市场,只存在了20多年时间。的确良存在时间不长,穿的确良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成了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注:工业券是改革开放前上海特有的现象,是**放给市民的,一个市民每月若干张,用于购物。比如到上海商店买一件服装,要“钱、布票、工业券”,三者不能缺一,否则买不了服装。


              2025.9.26


作者: 肚子咕噜叫    时间: 2025-9-26 08:41
那时候的的确良好看啊
作者: 雨中的哭泣    时间: 2025-9-26 08:58
以前你看,红枣都这样搞才能买,

作者: 任意门    时间: 2025-9-26 09:00
如果撒哈拉搞计划经济 那么沙子都会稀缺
作者: 天姥锐评    时间: 2025-9-26 09:46
任意门 发表于 2025-09-26 09:00
如果撒哈拉搞计划经济 那么沙子都会稀缺

醒醒
你现在一个都不想生
你爷生一个养一个
作者: 现在有空    时间: 2025-9-26 10:15
很有感慨!
作者: 南屏风    时间: 2025-9-26 10:37
我也穿过,那时很时髦的
作者: 一刀两断    时间: 2025-9-26 10:40
伍佰的衣服都是这个材质。
作者: 路廊皮桶    时间: 2025-9-26 11:00
的确良是不是就是涤纶?
作者: 俞柳青    时间: 2025-9-26 14:57
谢谢各位点赞支持!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