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放在露台,冻死后又长出来了,但是没这么高,摘牙头刚刚好,生命力可真强 |
| 挺好养的 |
338e97cc0d00587241b0be5c1ceffa2.jpg (811.81 KB, 下载次数: 1)
|
全天阳光如果水份能保证的话会长得很大支,会有焦叶边 半阳情况下得茂盛绿 室内会比较秀气嫩绿 |
| 没种过 |
|
薄荷的种植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选地、整地、育苗、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以下是一份详细的薄荷种植指南: 一、选地与整地 1. 选择种植地 薄荷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需要良好的通风。 薄荷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除过沙、过黏、酸碱度过重以及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外,一般土壤均能栽培,但以沙质壤土、冲积土为好。土壤酸碱度以pH值6.0~7.5为宜。 种植地应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最好选择夹沙土,并且保证地块3年内未种植过薄荷,以避免连作带来的病虫害问题。 2. 整地施肥 种植前进行深翻土地,深度不低于25厘米。 施入充足的基肥,如腐熟的堆肥、过磷酸钙、骨粉等,每亩施入农家肥4000千克左右,配施复合肥50~75千克。 耙细土壤,将肥料翻到土里,做成高畦,方便排灌。 二、育苗 1. 根茎育苗 一般在4月或8月进行。 挑选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薄荷作为母株,初冬时将地上的茎叶割掉,根茎留在地里。春季薄荷未萌发之前或秋季割掉薄荷地上部分后,再挖出根茎进行挑选,确保根系白嫩、肥大。 将根茎截成约6~10厘米的小段,按行距25~30厘米横向开沟,深约9厘米,将根茎栽入沟内,株距保持在15厘米左右。 栽后施稀薄粪水,覆细土,耙平压实。 2. 分株育苗 在幼苗长到15厘米的时候,将间出的幼苗分开栽种。 3. 扦插育苗 一般在5~6月份进行。 剪取10厘米长的薄荷枝条,保留至少一个芽点。 土壤提前浇湿,将枝条插入土中2~5厘米,底部可沾点生根粉以促进生根。 在散光下养护,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三、日常管理 1. 补苗间苗 植株成活后,检查苗情,缺苗的地方及时补栽。 种植过密会影响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导致下部叶片脱落,减少分枝数,降低产量。因此,要适时进行间苗,保持植株间距在15厘米左右。 2. 中耕除草 薄荷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避免杂草争夺养分。 春季可进行浅耕2~3次,第1次收割完成后再进行一次浅锄,并及时清理排水沟。 3. 摘心与修剪 在植株长到10对叶时(约5月中旬),进行摘心,摘去植株的顶心以及1或2对幼叶,以促进侧枝生长,增加植株密度,提高产量。 每周剪去老叶,以促进新叶萌发,保持植株活力。 4. 浇水与施肥 薄荷喜水但不能积水。浇水应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春夏季节,土表微干即可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叶片可适当喷水增湿。秋冬季节减少浇水频率,保持土壤微湿即可。 薄荷喜肥,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生长期每10天左右追施一次稀释的通用液肥(1:1000),或施用有机肥(如羊粪、蚯蚓粪)以保证安全无残留。 薄荷长到10~15厘米高时,可每亩施入尿素10千克。每次收割后,及时追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黑胫病、锈病和斑枯病。 黑胫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导致茎基部变黑腐烂,可用百菌清或多菌灵进行防治。 锈病多发于5~7月份,可用粉锈宁治疗。 斑枯病在5~10月比较常见,可用代森锌每周喷一次控制病情。 2. 虫害防治 薄荷因含有特殊的香味,病虫害较少。 常见的虫害有银纹夜蛾等,可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抑太保乳油进行防治。 五、采收 1. 采收时间 薄荷的采收时间应选择薄荷初开花或开花时,此时含油量最高。 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采收,并且尽可能保证采收时间段为连续4天以上的晴天。 2. 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镰刀从地面以上割下薄荷的茎叶部分。 采收完成后,进行薄层贮藏,并阴干一两天,不宜进行直接加工或烈日暴晒。 待采摘的薄荷至半干时再进行蒸馏加工,此时加工能够保障其出油率最高。 六、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宜品种 薄荷有多个品种,包括留兰香、胡椒薄荷(辣薄荷)、苹果薄荷、柑橘薄荷(柠檬薄荷)等可食用品种,以及铁皮薄荷、红薄荷、日本薄荷等不可食用品种。种植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 2. 合理密植 种植薄荷时,要留有一定的间距,避免植株过密导致通风不良和养分争夺。 3. 定期修剪 薄荷生长迅速,容易徒长。定期修剪可以促进侧枝生长,保持植株形态美观,同时提高产量。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成功种植出健康、茂盛的薄荷。 |
| 你的薄荷比我的养得好。 |
|
|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ICP备2021020645号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11-18 04:43 , Processed in 0.117315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