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速度围观!央视《天下第一团》将聚焦新昌调腔

[复制链接]

472

主题

480

帖子

1624

积分

天姥中学高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是楼主我老大
发表于 2024-11-27 13:40: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省

12月1日19:05,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CCTV-11),新昌人必须围观!届时,央视总台首部系统性展示中国戏曲稀有剧种的人文纪录片《天下第一团》,将把镜头对准浙东山区里的一个古老剧种——新昌调腔;将视线投向该剧种的“天下第一团”——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一唱众和:“帮腔”的魅力“不托丝竹,以板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是新昌调腔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演员不依靠管弦配乐,而是以干唱为主,只有锣鼓声伴奏。这不仅需要调腔演员有良好的演唱能力,还要依靠后台的“绝密武器”——帮腔。

帮腔人中有既有整场伴唱的幕后演员,也有中场下台的休息演员,偶尔还有乐队过来串场。他们要根据剧情的推进、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情感变化,来进行有规律、分层次的帮唱和接唱。这样一唱众和、紧锣密鼓的表演形式,让他们不止在演出中有着精彩表现,也在生活中默契有加。双喜临门:剧团的大日子2024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廿八,是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的大日子。有两件大喜事都在这一天进行。全团人一起上阵、帮忙操持。

上午,新昌调腔演员俞臻杰拜昆曲名家汪世瑜先生为师。作为和昆曲同宗同源的剧种,新昌调腔被视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遗音,是我国最古老的声腔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在历史上,调腔兼唱昆腔,由来已久。作为同样古老的南戏剧种,它们彼此交融、激发,探索着更多可能性。下午,剧团中第四对“调腔伉俪”张婷芳和陈建鹏,在全团人员的陪伴下,走进了幸福的婚姻殿堂。剧团众人彼此唱和,以“帮腔”的形式创意式地为新人送上祝福,呈现出调腔人独有的浪漫。剧团这种“有事儿一起扛”的团结精神,来源于新昌调腔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剧团六十多年来的人才培养方式。情同手足:六十多年的调腔传承班剧团设有调腔训练班,自1957年举办第一期至今,已培养八代新昌调腔传承人。他们从十四岁到十七岁就在这里同吃同住、同学同练。从伙伴、变成同事、变成家人。

如今,第八期学员已开始崭露头角。国家级传承人章华琴已经八十二岁高龄,还会来到基地为孩子们上课,第七代的优秀演员们,则会来此担任助教。调腔人在这样一代代的传承、陪伴中,培养了彼此唱和、声声不息的特有氛围,这也是他们直面未来的底气和希望。声振古今:新昌调腔的未来2024年10月,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用两场特殊的活动,为新昌调腔发出了最乡土范儿和最国际范儿的调腔声音。在天姥山柿子节乡间演出中,调腔剧团用一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作品《挑水伯》,为观众呈现了该剧种扎根于地域水土的生命力。

在中德调腔文化交流活动中,来自中德两国的50名中学生来到调腔剧团体验、感受调腔文化,练功房里的“翻跟头”比赛、小剧场里的“特色目连戏”、化妆间里的“戏曲变装体验”等活动让新昌调腔在欢乐和掌声中传唱得更远。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新昌调腔带着宋元遗韵,走过明清传奇,依然声振古今、继往开来。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80

帖子

194

积分

天姥小学学前班

沙发
发表于 2024-11-27 14:10: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最近新昌上央视的挺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主题

4万

帖子

4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后一年

板凳
发表于 2024-11-27 14:58: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调腔没听过。。。绍剧是越听越好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B2-20030113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9-20 20:21 , Processed in 0.172134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