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思享丨向海争风

[复制链接]

61

主题

61

帖子

1722

积分

天姥中学高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是楼主我老大
发表于 2025-1-8 09:09: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省

2024年12月26日,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在温州开工,这将是全国首个面向深远海的风电母港项目。依托母港建设,浙江计划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的时代来了,带着机遇,也带着挑战。

温州平阳南麂岛上的风力发电机丨刘光涨 摄
一向敢为人先的浙江确实早已开始了海上风电送出相关的研究。

“影响海上风电送出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风电场离岸距离和规模。”国网浙江电力科技部二级职员金文德介绍。目前,浙江开发的都是离岸80公里以内的近海小型风电场,其中,单个风电场的最大发电容量为50万千瓦。截至2024年11月,浙江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477万千瓦,这些项目均采用了工频交流送出的技术。

同样的送出方式被国内大多数海上风电场所青睐。我国是目前全球海上风电场数量最多的国家,近10年累计装机增长近10倍,装机容量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风电场以水深30米左右、离岸50千米以内的近海海域为主,对于近海小型风电场而言,工频交流送出是目前装备最成熟、工程经验最丰富的技术。”金文德说,然而,受交流电缆的能量损耗问题和电缆成本问题影响,如果将工频交流送出技术直接应用于即将开发的离岸80-150公里的中远海域风电场,其经济性将大打折扣。

中远海域的风电要如何送出?这是一个国际性难题。英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海上风电领域正广泛应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中的柔性是指一种基于大功率、高性能的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对电网电压、电流、功率等各类参数实时调节的先进技术,能让电能可控性好、适应性强、响应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

但在金文德看来,虽然这是当前国际上主流的深远海风送出模式,但却不是回答海上风电送出的最优解。“柔性直流输电的主要优势在于克服了海缆充电无功的问题,输电能力更强。缺点也十分明显,即需要建设海上换流站。”他解释道。海上换流站被称作“海上巨无霸”,平面面积近乎一个标准足球场,高度可比肩15层的居民楼,建设成本动辄几十亿元,无论是在建设还是运维,都涉及巨额的投资和成本。

即使投资成本是天文数字,但向海争风的策略不能放弃——海上风电不仅发电效率高且无需占用土地资源,投运后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势在新能源界都出类拔萃。此时,破题之法只能是找到更具经济性的海上风电送出模式。

浙江舟山±200千伏五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换流站阀厅内景|王锦阳 摄

’2021年3月,经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等权威专家共同研究探讨,国网浙江电力明确当下20赫兹是80-180公里中远距离海风送出场景下最能兼顾经济性与输电能力的选择。

全新的技术路线,意味着配套装备的空白。“手机性能不够了,我们通常会选择换一个,但如果市场上已经没有更好的手机了怎么办?只能自己研究,从配件开始,核心设备全部自研。”金文德打了个比方。

依托国家能源源网荷储互动协同技术研发中心、国网海洋输电工程技术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国网浙江电力先后掌握了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的行为特性,并联合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企业,自研了包括柔性低频换流器、低频变压器、海缆、新型海缆船在内的近100项核心技术装备和专利成果。

大陈岛低频风机在蔚蓝天空下缓缓转动,与绚烂的自然风光和谐相融丨曹琼蕾 摄

2023年6月30日,杭州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额定传输容量30万千瓦,是目前我国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低频输电工程,真正完成了高压大容量海上风电场电力输送成套装备性能的技术验证。

“目前,我们正联合华能浙江分公司依托玉环2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开展大容量海上风电柔性低频汇集送出系统验证。这是我们柔性低频输电系列示范工程的第三部曲。”金文德介绍。

玉环2号海上风电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玉环海域,规划装机容量508兆瓦,采用工低频混合方式送出,其中204兆瓦采用工频输电方案,304兆瓦采用低频输电方式送至陆上计量站。

“玉环2号海上风电场配备设置了一座220千伏工低频共建海上升压站,将海上低频风电和工频风电都升压至220千伏后,通过一回220千伏工频海缆和一回220千伏低频海缆送至陆地。”陆翌说。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成套参数设计,预计在2025年内完成投运。届时,将能够在同一工程中积累工频交流与柔性低频输电的具体数据,进一步回答中远海大规模风电送出的经济性问题。

薄雾晨曦中,玉环海上风电场迎来金色朝阳丨沈海松 摄

“当前,海上风电送出设备小型化的问题还没解决,同时,海上风电的开发正逐步向深蓝推进。未来海上风电大规模集群送出,有没有比柔性低频送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仍值得继续探索,仍需研究送出模式,储备好关键技术装备。”金文德认为。

除积累海上风电送出技术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海上风电开发成本问题也需得到进一步重视——当前,我国沿海省份已形成海上风电规模化产业基地,9个省份累计建成或在建20多个海上风电产业园。海上风电较陆地风电在投建、并网、运维等方面难度更大、技术设备要求更高,投资相应更大,需加强统筹规划,丰富扶持政策,以刺激风电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和上下游企业的国产化设备研发、运维保养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原材料掌控力,解决海上风电送出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与瓶颈。

再清洁一点、再优质一点、再超前一点。向海争风正在进行时。



来源: 浙电e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B2-20030113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9-22 22:31 , Processed in 0.156117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