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戏骨”献艺百姓“大舞台”

[复制链接]

338

主题

586

帖子

6416

积分

天姥大学四年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是楼主我老大
发表于 2025-2-17 13:5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省
来源:浙江教育报 http://www.zjjyb.cn/html/2025-02/14/content_61298.htm[table]

本报记者 邵焕荣 通讯员 徐佳妮
   “一丈青,扈三娘,正在操练武艺……”2月10日下午6点多,尽管天气较冷,新昌县大佛寺景区的水上戏台前还是围满了人。戏台上,《扈家庄》《北西厢》《陆文龙》等调腔经典剧目轮番上演,演员们深厚的唱功、惟妙惟肖的表演尽显调腔魅力。台下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参与此次演出的均是新昌职业高级中学的二年级学生。1月23日至2月12日,新昌职高组织新昌调腔传承班的29名学生走进大佛寺景区,开展送戏进景区活动,以助力当地旅游发展,营造热闹过大年的氛围。
   “算上今天,我已经表演了17场。”学生潘欣泽在《扈家庄》中饰演扈三娘一角。从初中开始学习调腔到现在,这是她第一次在“百姓舞台”上登台表演。“刚开始很紧张,花枪都差点‘耍’到水里,经过一次次表演后,有了舞台经验,我的心态和基本功都有了明显提升。”在潘欣泽看来,这次演出就是一次特别的寒假作业。为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每次演出前,她都会提前3小时到场,化妆、开嗓、酝酿情绪、进入角色,力求每次表演都能更进一步。
   这些进步也被台下观众看在眼里。戏迷陈先生是附近社区的居民,每到演出时间,他都会自带小板凳前来听戏,几乎一场不落。他告诉记者,从一开始到现在,这些“小戏骨”的表演是一场比一场好,“真想不到他们还只是高中生,新昌调腔后继有人了”。除了附近的居民,此次演出还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来新昌旅游前,我压根没听说过调腔。这次慕名而来,虽然听不懂方言,但那个‘帮腔’还是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真的不虚此行。”来自台州的何女士如是说。
   “观众的认可比什么都重要。”学生梁嘉华在《北西厢》饰演张生,他直言,作为新昌调腔的传承者,今后将加倍努力,不仅在当地“唱响”,还要将其推向国际大舞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喜欢。
   据悉,新昌调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新昌职高党委书记、校长高勇介绍,为切实做好国遗调腔的传承、发展、弘扬工作,近年来,该校坚持党建引领,专门创办了新昌调腔传承班,联合县调腔剧团,探索校团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同培养一批专业过硬、素养出众的调腔传承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B2-20030113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9-23 11:30 , Processed in 0.219370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