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乡村振兴中国行》栏目组走进新昌县澄潭街道梅渚古村,用镜头记录这座千年古村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笔的乡村振兴实践。梅渚村以“非遗活化”和“文旅融合”为双翼,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昌调腔”与“南洲叠罗汉”“新昌十番”“新昌剪纸”等省市级非遗项目,在保留历史根脉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共富之路。
在梅渚村文化礼堂内,鼓乐齐鸣,人头攒动。“艺动新昌·天姥有戏”2025新昌县民营剧团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正在此举行。舞台上,灯火通明,新昌调腔悠扬开唱。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调腔以“一人唱、众人和”的独特形式,讲述着新昌的千年故事。“梅渚村是新昌著名戏乡之一,调腔是梅渚的灵魂,我们通过‘非遗+旅游’让更多人听见它的声音。”村党总支书记黄黎明介绍。
在众多节目中,新昌叠罗汉无疑是最吸引镜头的存在。白天,央视的镜头就追随着小演员的身影来到了戏曲馆,记录着孩子们彩排的精彩瞬间。晚上的演出舞台上,在《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声中,一群身穿传统练功服的梅渚小学生精神抖擞,在新昌叠罗汉省级非遗项目负责人胡炎彬的指导下轮番上阵,进行着走阵、翻筋斗、耍棍弄枪等表演,诠释着新昌叠罗汉“走、翻、叠、武”的精髓。当气势磅礴的五层叠罗汉展现在舞台上时候,更是吸引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新昌叠罗汉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被赋予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时代内涵。”绍兴市文化特派员柳国伟介绍。 镜头中的梅渚古村,是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更是文化与经济的共舞。“当叠罗汉的鼓点与调腔的吟唱在青山绿水间回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非遗技艺的重生,更是新时代乡村文化自信的觉醒。这座千年古村正以文化之名,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柳国伟表示,相信在央视《乡村振兴中国行》的镜头下,梅渚古村的非遗文化得以走向更多人的视界之中。
作为文化特派员,以解码文化基因、赓续乡土文脉、焕活非遗密码为使命,构筑文化传承立体网络,开辟文旅融合创新赛道。采访中柳国伟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跟着文化特派员看乡村”品牌活动,发现乡村更多的美好与价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文化密码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流淌创新活力,使乡土记忆成为涵养当代生活的精神原乡。
来源:越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