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湿润--干旱--湿润 ——中国华北60年气候演变 俞柳青

[复制链接]

257

主题

370

帖子

3140

积分

天姥中学高二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是楼主我老大
发表于 2025-8-8 09:2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省
                  湿润--干旱--湿润
          ——中国华北60年气候演变
                       俞柳青


近日看到央视报道:2025年7月下旬北京市密云、怀柔、平谷、延庆等北部山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平均降雨量300多毫米,局地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结合自己60多年来看报、听新闻的习惯和亲身经历,发觉包括北京市在内的我国华北地区60年来正经历一场“湿润--干旱--湿润”的气候演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北地区多雨,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处于五大支流汇集而成的海河下游天津,几乎年年要组织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抗洪。那时华北地区有点跟我们江南水乡一样,小村庄旁边往往有一条河,水很清澈,可以捉鱼、摸虾、游泳。农民种庄稼直接从河里引水到地里,灌溉十分方便。

上世纪70年代起,华北地区从湿润转为干旱,最明显标志是小村庄旁边河流的水渐渐减少,直至干涸,农民种庄稼没有河水可引,要靠地下水,通过打机井提水灌溉。机井越打越深,从起初十几米到几十米,再到上百米,说明干旱程度加深,地下水位不断加深。

上世纪70年代末,华北地区干旱加剧,想不到年年抗洪的天津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造成极大困难。1982年5月国家投入巨资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滦河水引入天津,叫“引滦入津”,1983年9月工程完工,才缓解城市供水危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持续干旱,成为我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区域之一,一是人均水资源量少,如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极度缺水”标准;二是降水集中在6-9月,占全年76%,平原地区非汛期多数河道断流;三是地下水长期超采,储量亏空严重,形成多个地下水漏斗区。

为解决华北地区干旱缺水,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抽引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经山东至天津,东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通水。中线工程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河北自流至北京、天津,2014年通水,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的主要水源。

2000年以来,人们发现华北地区干旱缺水没有像刚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时严重了,显著标志是2021年,河南郑州一天下了一年的雨,干涸25年的永定河重新流水潺潺,白洋淀再度碧波荡漾,2025年7月下旬北京市北部山区平均降雨量300多毫米,局地降水量500毫米以上,专家定义为“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我国华北地区60年来“湿润--干旱--湿润”的气候演变和应对措施,说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粗浅的,应对气候演变的能力还不够强。对于气候演变,我们人类既不能高枕无忧,认为无事,也不要忧心忡忡,认为大灾来临,要以科学的态度应对,花不利为有利。我们要相信苏东坡在《喜雨亭记》中说的“天不遗斯民”话,能够继续在地球,人类这个美好的家园中长久幸福地生活下去。

                                   2025.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二年

性之所近,力之所能。

板凳
发表于 2025-8-8 14:05: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我说是南水北调,和许多高速,高铁,打穿山脉引起气流的贯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主题

390

帖子

2296

积分

天姥中学高二

沙发
发表于 2025-8-8 13:44: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担心这么多也无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B2-20030113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9-23 11:09 , Processed in 0.131549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