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原创丨新昌旧时木匠趣谈 [打印本页]
作者: 俞柳青 时间: 2021-10-5 00:00
标题: 原创丨新昌旧时木匠趣谈
请联系微信:我是小新新(158 5756 2918)
新昌旧时是指民国到解放后初期,此时新昌基本没有工业,大多数人务农,小部分人从事小生意买卖,还有一部分人做手艺,具体为石匠、泥水匠、木匠、铁匠、簟匠等,这其中木匠名气较大,新昌许多小孩是听着“大木匠拉大给(锯),小木匠拉小给(锯)......”的儿歌长大的。
新昌旧时木匠一般分为三类:大木匠、中木匠和小木匠。大木匠是伐木取材,活儿最重最吃力,工具最简单一把斧头一把大锯,大锯要两个人拉。大木匠到山上把看好的树伐到,取成2米或3米长的段头,运回工场,锯成一块块的木板,作为建造房子和制作各类木器的材料。中木匠工具较多,有锯子、斧头、刨、凿子等,造房子做家具什么活都干。小木匠相对于中木匠而言,活儿更细,做床做橱,更讲究做工。大木匠、中木匠和小木匠往往与人的性格有关,新昌人常说,你这个人马虎只能做大木匠,反之人细心,就说这个人适宜做小木匠。
手艺人中木匠地位较高,一则木匠除大木匠在山上伐木外,大多是在室内工作,不象泥水匠室外工作,风里来雨里去,蓬头垢面很辛苦;二则木匠工作比较干净,是跟木头打交道,不象铁匠满炉炭火,两鬓墨黑特别肮脏;三则古时候建房,主要工作量是木匠,建房上栋梁,主人家摆上梁酒,木匠是坐上方头,颇得众人的尊重。
主人家摆上梁酒,此时如果裁缝也在主人家干活,裁缝地位低是不能出席喝酒,裁缝愤然不平。木匠反谑说:“我们木匠只是喝一次上梁酒,那象你们裁缝给女主人做衣服做得好看,天天吃鸡子榨面点心(鸡子榨面即鸡蛋榨面,是旧时新昌最体面的点心,一般手艺人吃不到鸡子榨面点心)。”
现在走进新昌东街、张家墙弄、王家墙弄等老城区,还能看到一些画龙雕梁、气势雄伟的古老台门,造台门主要是木匠的活。古时候造台门是有钱人家,讲究气派,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造好台门,主人家有时迁就和笼络木工,希望木匠把活干得好一点。主人家说一个人一生最多一次造台门,务必要把台门造好,真是费心尽力。
旧时新昌人除了看重造房子外,还看重做床和做棺材,理由是人半生世在床上,床一定要做好,睡得安稳舒服;棺材更不要说了,称为太平床,是百年身后事,尤其要做好,去见阎王也有个脸面。床和棺材都是小木匠活,好的床叫千工床,意思是花一千个功夫做成的,只有极少数大户人家才有,上世纪60年代在新昌阶级教育展览馆,我看到过千工床,木质和做工都是上乘,显示床主人的豪华与奢靡。如果现在谁家还保留有千工床,该是价值不菲的古董了。
好的棺材,我小时候听人说,一个小木匠要花一年功夫。原来棺材用料是松明,要从一棵棵松树上剔出,不得有一点木质,然后把松明用胶水粘合起来,变成一块块板材,再精雕细磨,务必要竖直横平,不差一毫,做成棺材自然要一年时间了,这样的棺材放进坟墓应该是千年不腐。问题是棺材主人生前倾力打造,死后真能感受松明棺材的豪华与舒适,获得阎王的另眼看待!?
网络配图
相关链接:
作者: 池池来藻 时间: 2021-10-5 00:48
别想棺材了,现在想用都没得用了
作者: 风中落叶 时间: 2021-10-5 00:55
老父亲年轻时是木匠,确实很招人待见,时代过去很久了,现在的时代连棺材都用不上了。
作者: 景芳新区 时间: 2021-10-5 02:45
你说的千工床就是在你家附近的人家里的,展览馆里后来拿回还的。
作者: 王桂香 时间: 2021-10-5 03:27
现在木匠不错
作者: 睡午觉的猫 时间: 2021-10-5 06:46
现在木匠不错的,我舅舅是竹匠,真的不值钱
作者: 拔茅独噶佬 时间: 2021-10-5 06:46
好股
作者: 清晨的小鹿 时间: 2021-10-5 06:47
写的好哦
作者: XC482136 时间: 2021-10-5 07:01
现在的手艺人也不好做啊
作者: 皇金 时间: 2021-10-5 07: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五十分 时间: 2021-10-5 07:23
大木匠中木匠细木匠分的不是很专业
作者: 乞力马扎罗 时间: 2021-10-5 08:14
算不算

作者: 斜风细雨 时间: 2021-10-5 08:35
古时建筑都是木结构都是木匠的活

作者: 那一夜 时间: 2021-10-5 08:57
应该叫篾匠
作者: 芝麻开花 时间: 2021-10-5 10:24
木匠师傅本事好的是做櫈,四脚平稳,一条条藏上去,没有移逢稳妥勿动的是好师傅。
作者: 梁鉴昊 时间: 2021-10-5 17:28
小时候的生日,就是鸡子榨面,没蛋糕吃
条件可以了
作者: 王伯林 时间: 2021-10-5 18: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雨夜语噎 时间: 2021-10-5 20:37
写着写着就没了,这是要搞连载吗?
作者: 稻桶山人 时间: 2021-10-5 21:39
俞老师的文章写得生动细致,把过去匠人的神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后人了解新昌保存了史料。
作者: 海上孤舟 时间: 2021-10-5 22:28
好想看阶级教育展览馆。哪怕有影像资料也好
作者: 新昌一条虫 时间: 2021-10-6 00:06
写的不错,但没有深入调查了解,
作者: 斌斋主人 时间: 2021-10-7 05:30
俞老师城里人,乡下风情摸得噶透
作者: 雨中的哭泣 时间: 2021-10-7 06:37
也分大细
作者: 那一夜 时间: 2021-10-7 08:28
田匠
作者: 看球赛2 时间: 2021-10-7 18:48
木匠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