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标题: 腾冲游记 俞柳青 [打印本页]
作者: 俞柳青 时间: 2025-6-27 10:41
标题: 腾冲游记 俞柳青
腾冲游记
俞柳青
我早就想到腾冲旅游,一是腾冲气候全国最好,冬可避寒、夏可避暑,是生态宜居之地;二是腾冲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滇西抗战,全歼入侵滇西的日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025年4月11日,我们结束丽江古城的旅游,中午12时从丽江火车站乘动车去保山,又从保山乘客运大巴去腾冲,下午6时半到达。腾冲与我们浙江约有2小时时差,到达腾冲天色还很亮,街上行人很多。
客运大巴从保山驶入腾冲境内,大巴司机是见过世面的人,他说:“全国跑来跑去,数我们腾冲这个地方最适宜住人,青山绿水,四季如春。”我从车窗向外看:公路两旁是高低起伏的群山,密布郁郁葱葱、望不到边际的森林和草地,远处高山黑黝黝的,跟蓝天相接,云雾缭绕,神秘莫测。时而见到一片平原,云南人叫“坝子”,是富庶的地方,分布着一个个村庄和大片大片的耕地,小河翻腾着白色的浪花,轻轻地流淌,滋润着肥沃的田野,芳草鲜美,百花盛开,蜂飞蝶舞,向人展示一派美丽、平和的乡村田园风光。腾冲的季节比我们浙江要早,才4月中旬,油菜已经收割,成片成片地倒伏在田地上,勤劳的农民在辛勤劳作,有拿锄头、镰刀的,也有操作小型农业机械的,田边地头停满了农用三轮车,比以前牛耕时代的农业社会是进步了不少,省力的多,当然收获也增加了。
腾冲是个旅游城市,但比起云南省内大理、丽江这些旅游城市要逊色得多,主要是不通铁路,虽有公路、机场,仍觉不便。走在腾冲市区街道上,感觉外地游客很多,外地人经营商店、饭店、旅馆的也很多。听人说还有很多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每年入冬收完庄稼后来到腾冲,等到来年开春返回老家种地,避开了不适宜人居住的半年冰天雪地,过上了温暖如春的生活,当然也有赖于腾冲低廉的生活开支。夜晚,腾冲下起了毛毛细雨,安静得很,我躺在旅馆床铺上想到:任何地方对人来说是优劣互补,比如腾冲,好的方面一是气候条件好,冬可避寒、夏可避暑,是生态宜居之地,特别适合老年人居住。二是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稀疏,搞小农经济,种点粮食,做些副业,维持生活不成问题,适合平民百姓居住。三是旅游业发达,拥有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和抗战文化,近几年每年接待游客上千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超百亿元,有效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不足部分一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二是与祖国东部遥远,经济科技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吸引东部人才过来发展,也不利于腾冲本地人才发展。
第二天早晨起来,天黑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吃过早饭准备去游览位于市区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殇墓园,路不远,打的过去10几分钟到了。到了国殇墓园,还没到开园时间,园前已经聚集了很多游客,大家都要游览这个为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修建的国殇墓园,凭吊为保卫祖国英勇献身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和在滇西抗战中流血牺牲的广大军民。时间还早,我们先看墙壁上有关滇西抗战、腾冲战役和国殇墓园的介绍。
开园时间到了,老天好像特意照顾我们,不下雨晴了。我们排队进入墓园,墓园建在一个起伏不高、种满松、杉、竹、柏的山坡上,有陈列馆、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等设施。陈列馆在维修没有开放,我们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十余米的纪念塔,纪念塔上部有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霍揆章题书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斗士纪念塔”,下部有李根源题书的“民族英雄”。纪念塔后面是忠烈祠,为重檐敬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正门上悬挂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群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及“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我们走出“忠烈祠”,去游览烈士墓,烈士墓围绕纪念塔而建,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除级别高的将官外,一般墓碑15厘米宽,30厘米高,书上军衔姓名,比如上等兵某某某,直接插入泥中,整个烈士墓共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另外还安葬有从缅甸南坎、腊戌、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国殇墓园在安葬我抗日烈士的同时,还特地建有一个由李根源先生题书刻石的“倭冢”,安葬日军148联队队长等侵略者尸骨,让每个游览者见证日本侵略军最终失败的可耻下场。
游览完了,我们走出国殇墓园,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开园前看过的滇西抗战、腾冲战役介绍像一部电影一样涌现在我的脑海中:滇西抗战发生在1942—1945年,是以云南西部为主战场的血战,不仅收复了沦陷国土,更打通了国际援华生命线,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基础。腾冲战役发生在1944年5月11日—9月14日,是滇西抗战中的关键战役,中国军队首次全歼日军3000余人,并收复沦陷县城腾冲。滇西抗战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但令人悲痛的是:中国优秀儿女组成的4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竟伤亡20万,至今仍有数万阵亡将士遗骸散落在缅甸境内,这是一段沉痛悲壮的历史,每个中国人要铭记在心,永不忘怀。
2025.6.5
-
微信图片_20250627102516.jpg
(1.04 MB, 下载次数: 53)
-
微信图片_20250627102532.jpg
(1.39 MB, 下载次数: 66)
-
微信图片_20250627102540.jpg
(1.33 MB, 下载次数: 56)
-
微信图片_20250627102523.jpg
(1.64 MB, 下载次数: 61)
-
微信图片_20250627102500.jpg
(1.07 MB, 下载次数: 59)
作者: 厉飞雨 时间: 2025-6-27 10:55
写得不错哦
作者: 小小夏 时间: 2025-6-29 12:40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 阳光沙滩 时间: 2025-6-29 16:43
普洱景迈山也不错
作者: 上王井人 时间: 2025-6-29 17:54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作者: 近水楼台 时间: 6 天前
腾冲之行,风景一笔带过,着实上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保山与浙江时差约1.5个小时,夏天我们这里6.30分天还很亮。
欢迎光临 新昌信息港 (https://www.zjxc.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