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谢灵运到李白,为何视天姥山为最高峰?

[复制链接]

327

主题

1828

帖子

8353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是楼主我老大
发表于 2021-6-30 15:2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中国
        唐代,在多数士人心目中的天下名山排名,终南山或居首位。终南山,位于大唐都城长安之南50里(明成化志载,天姥山在新昌县东50里,巧合),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在《左传》中称为“九州之险”,在《史记》中载为“天下之阻”,留下“终南捷经”、“寿比南山”两大典故。
        其次,五岳、庐山、四明、天台等,应是一流名山。然而,唐代最伟大的文豪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把没能与这些名山比高、比奇的天姥山,拔高到无与伦比的高度,“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天南倾”,这样的夸张描写,让明、清王季重、方苞之流文人们不可理喻,而今天,连不少新昌本地人也认为只是李白吹牛把天姥山吹上了天。
        那么,李白为何视天姥山为他心目中的最高峰呢?
        这似乎从未有人给出过完整的正确答案,笔者试图从首次把天姥山写入诗中的康乐公谢灵运和天姥山本身所具的独特个性魅力,这两方面所具的人文精神来作一番剖析。
        当今文史界公认,李白向往天姥山,是因为崇拜康乐公谢灵运并追踪谢公足迹,从而几次来访今被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这条旅游线上的耀眼明珠——天姥山。那么,谢灵运是否也认天姥山为心目中的最高峰呢?
        笔者翻读当代可见的谢公诗文集,从地理高度上看,是找不到明确答案的,谢公也没有在心目中视哪座山为最高峰。
        首先要了解一下康乐公谢灵运(以下称谢公)的生平简历和开创山水诗的过程。
        谢公被公认为山水诗流派的开创者、山水诗鼻祖,但因受南、北朝对立的地域限制,游历的名山比李白少得多。依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一书中所附年谱,简述下谢公的大致生平经历。
        谢灵运,小名“客儿”,“淝水之战”功臣、受封“康乐公”的谢玄之孙,而谢玄为太傅谢安(“东山再起”主人公、“淝水之战”总指挥)之侄。公元385年,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县府在今嵊州市三界镇)始宁墅,四至十五岁寄居钱塘杜明师道馆,十五岁返京师建康,袭封康乐公,在建康(今南京)乌衣巷生活了五、六年;405年,二十一岁始入仕途,任琅邪王行参军,次年追随豫州剌史刘毅,任记室参军。一直至412年二十八岁时,刘裕讨伐刘毅,刘毅兵败自缢死后,改依刘裕,为太尉参军。这些年,谢公足迹在今安徽,江西,湖北荆州等地,不见山水诗文,明确登临过的名山仅有庐山。
       谢公追随刘裕,直至420年三十六岁时,刘裕即位、刘宋代晋、东晋灭亡后,降公爵为侯,任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这些年中,未见到谢公的山水诗,仅有《岁暮》一诗残句:“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穨。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逝年觉易催。”再至422年五月,三十八岁时,刘裕卒,太子刘义符即位。这三年中,只有几首侍宴和应酬诗,也不见山水诗。该年七月十六日,谢公遭权臣徐羡之、傅亮等疑忌,被调离京师,赴任永嘉太守,谢公山水诗从此时发韧。
    谢公山水诗几乎都作于422年出守永嘉至433年以“莫须有”罪名被残杀(弃市)广州的这十二年中,分为五个时期:一、出守永嘉时期:永初三年(422)至景平元年(423);二、首次归隐故乡始宁时期:景平元年(423)至元嘉三年(426);三、赴京任秘书监、侍中时期:元嘉三年(426)至元嘉五年(428);四、再次归隐故乡始宁时期:元嘉五年(428)至元嘉八年(431);五、被迫出守临川与流放广州时期,元嘉八年(431)至元嘉十年(433)。
        谢公在这十二年的山水诗文中写到不少山,如永嘉时期有绿嶂山、石鼓山、石室山、仙岩山、盘屿山、瞿溪山、白石岩等等,这些山的高度都比不上天姥山;归隐故乡始宁时期,诗文中有嶀、嵊二山,还有留存四首诗的石门山,其中“青云梯”出自《登石门最高顶》中的“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但这三座山的高度也比不上天姥山。
         那么,谢公诗文中的山,是否天姥山最高呢?当然不是,谢公出守临川时所游栖的庐山、流放广州时所翻越的大庾岭(作有《岭表赋》),都比天姥山高大。另外,谢公乐赋诗《泰山吟》、赞诗《衡山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短赋《罗浮山赋》、长赋《山居赋》等诗、文中写到的泰山、衡山、罗浮山、四明、天台等名山,都比天姥山高大。
        从上可知,李白视天姥山为心目中的最高峰,与谢公是否同样认定无直接关系。当然,无可否认,谢公“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的诗句,在李白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初次出蜀,发出“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心声,青年时代就认定天姥山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境后半部分中的拟仙、拟神化描写,烘托出天姥山云霓明灭的万千气象,犹如仙人下凡、聚集般美妙。但这与视天姥山为最高峰,并无必然关系。
        转了一大圈,还得再回头从人文精神或人文情怀来分析,与上述铺垫的内容是相关联的。
(未完待续,理性思考实在有点费脑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60

帖子

176

积分

天姥小学学前班

沙发
发表于 2021-6-30 15:55: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中国

点评

已理清,近日会完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5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353

帖子

2439

积分

天姥中学高二

板凳
发表于 2021-6-30 16:01: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梦游而已,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828

帖子

8353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地毯
 楼主| 发表于 2021-7-5 19:49: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已理清,近日会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B2-20030113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7-19 20:02 , Processed in 0.156923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