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游都江堰、青城山 俞柳青
都江堰市以前叫灌县,1988年5月改名为都江堰市,为四川省成都市的下辖县级市,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拥有都江堰、青城山两个国家五A级旅游风景区,享誉国内外,终年游客络绎不绝。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游览都江堰、青城山时,题词“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已成为都江堰市的旅游品牌和宣传口号。我有幸于2024年11月17日,参加成都一日游,游都江堰、青城山。
一、游都江堰
早晨6时,我们从成都乘旅游车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到达都江堰市。走在都江堰市区的街道上,感觉与其他城市相比,有鲜明的特色:虽已是11月深秋,依然草木葱茏,绿油油的一片,见不到层林尽染,空气异常的湿润,微风拂面,给人以无限的温馨和舒适,不枉为天府之国。
我们走进都江堰景区,浩浩荡荡、清澈无比、翻滚白浪的岷江水从我们身边奔腾而下,来到观景台举目远望,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尤为醒目的是都江堰的三个主要景点——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鱼嘴分水堤像一条巨龙直卧江中,将岷江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水流平缓用于灌溉,外江的水流湍急用于泄洪。飞沙堰用来排沙泄洪,防止泥沙淤积。宝瓶口起到“节制闸”的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确保灌溉用水,又不至于泛滥成灾。宝瓶口附近有一块纪念碑,赫然写着“都江堰实灌一千万亩”,表明都江堰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实干苦干,创建了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年年水旱无忧,丰衣足食,造福祖国人民,无不让每个亲临都江堰的游客赞叹不已,感慨万分。
我们走下观景台,往岷江下游走,跨过安澜索桥,来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沿着石阶一步一步上山,去游览为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二王庙。二王庙古木参天,林荫蔽日,遍植各种名贵花木,是四川著名的游览观光胜地。庙内大殿立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东侧有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是供游人休息饮茶的茶楼,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站在二王庙大殿前,瞻仰李冰父子的塑像,他们身材威武,目光炯炯,注视着这片他们倾注毕生心血的土地。中华民族是重情义懂感恩的民族,不忘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作出的巨大贡献,立庙祭祀,终年游客不断,香火缭绕。
时间临近中午,我们结束了都江堰的旅游,乘旅游车离开,望着渐渐远去的青山、奔腾的岷江水,我想起杜甫的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不仅滋养了成都平原,造就闻名中外的天府之国,更是孕育了灿烂的巴蜀文化,无愧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光荣称号。
二、游青城山
早就知道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是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和江西龙虎山。2024年11月17日上午游了都江堰后,下午游青城山,很是兴奋,一下旅游车,兴致勃勃地往景区大门走去,近距离地接触青城山,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走过挂有“青城山”牌匾的大门坊,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石阶路一步一步向山上走去,深深感到青城山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是名之所在,物有所值。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森林和竹园苍翠挺拔,覆盖着整片大地,见不到一点裸露的土地,一棵棵高大的楠木直冲云霄,想不到我国十分稀少、极其珍贵的楠木,青城山竟然随处可见。一座座山峰像梯形似的,从近处海拔几百米慢慢升高到远处一千六百多米,峰峦多姿,云雾弥漫,神秘莫测。我们登青城山,遍地胜景,一派仙界风光。
经过近1小时的爬涉,我们到达山腰中一个大约三四十亩大的月湖,湖水湛蓝清澈,可坐船,也可环湖走到对岸。过了月湖,我们乘缆车上去,下缆车走不长的路,到达上清宫。上清宫为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配殿、玉皇楼等,正殿内主供太上老君像。上清宫山门外西侧石壁上刻有黄天鹄所题“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宫内有麻姑池、鸳鸯井等名胜,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经》、《阴符经》全文及张大千所画徐太妃、花蕊夫人与绛巾仙女石碑两通。上清宫游客众多,走进走出、买香点香祭拜,络绎不绝,香火旺盛,烟雾弥漫,忙坏了道士道姑。
游完上清宫,身健的继续上山,去游览海拔高1260米,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的老君阁,身弱的休息一下,准备下山。我见天色已晚,就不上老君阁,站在上清宫外面的幽静处观山看水,身旁有一老一少两位游客,老者对年少的解释“道法自然”,说:“你看这山间的云雾,聚散无常,却自有其规律。人生亦是如此,不必强求,顺其自然便好。”说来也巧,老者话刚说完,一阵微风从上清宫檐角挂着的一串铜铃拂过,发出清脆的响声,深深地回荡在青城山的天地之间,仿佛称赞老者解释得好!
下了缆车,走在下山的石阶上,感觉脚步比上山时轻松了不少,想起了道教之所以千百年来受人尊重,道观游客不断,终年香火缭绕,是其始终遵循“崇尚自然、清静无为、寡欲不争、慈俭济人、深根固蒂、长生久视、返朴归真”的理念,“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道教宗旨更成为普世价值,烙印在千千万万的道教信徒心里,这可算我游青城山的一点感受吧。
202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