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山大佛、峨眉山 俞柳青
深秋时节的巴山蜀水,气候宜人,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我们有幸在成都参加2024年11月18至19日游乐山大佛和峨眉山的二日游,略记如下:
一、游乐山大佛
2024年11月18日早晨6时,我们乘旅游车从成都出发,经过2个多小时的行驶,到达相距成都160公里的乐山大佛景区。
我们先游与乐山大佛景区一山之隔的东方佛都,导游说:“东方佛都占地面积约400亩,1994年5月建成开放,由刘开渠等雕塑大师参与设计,集中展示中外佛教艺术的精华,被誉为‘现代佛雕艺术的博览园’。”
走进东方佛都景区,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山峰,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深秋的太阳穿过树林,投下一道道斑驳的光影,天气不热也不冷,空气清新湿润,十分舒适。我们踩着偶有几片落叶的石阶,闻着草木芳香,听着深林鸟鸣,观赏建造在群山丛中,包括摩崖石刻、圆雕、浮雕等多种形式的万余尊佛像,其中有一尊依山势雕琢,全长170米,呈现释迦牟尼涅槃之态的世界最大露天睡佛。
我们继续往山上走去,走进一个规模宏大、长近一公里、被称为“中国第五大石窟群”的地宫。沿石阶下行至地下,是万佛洞,700多米长的洞窟群,有33米高的释迦牟尼坐佛,有千手观音,有展示佛教故事的雕像,还有展示南亚风格的异域造像、环洞相连的佛画、光影交错的石柱群,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座地下艺术迷宫,让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出了万佛洞,在回廊尽头,见到一座粉红色断崖下凿开的巨型洞门,上书“药师佛窟”四个烫金大字,走进洞窟,竖立着一尊顶天立地、高达51米、世界最大的药师佛,借着洞窟外射进的一缕阳光,我们清楚地看见了药师佛微闭的双目、慈祥的面容和残缺的双臂。药师佛以他“断腕救世”的悲悯,既关注来世的解脱,也重视现世的安康,获得了广大信徒的敬仰。
从药师佛窟出来,不长的路就到了凌云山顶,有规模宏大的凌云寺,香火旺盛。游了凌云寺出来,走一点点路,到了观赏乐山大佛的最佳位置。这里背倚凌云山,面朝江水,脚下就是气势恢宏的石刻弥勒佛坐像,雕凿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的岩壁上。乐山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脚背宽8.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始建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90年。乐山大佛是弥勒佛,是佛教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慈悲和希望。建造乐山大佛目的是为了镇水患,保佑当地百姓平安。
时间临近中午将要离开乐山大佛景区,我再一次瞭望:天空白云飘荡,微风轻拂;山间林木葱茏,绿意盎然;三江交汇,江面宽阔,水势平缓;深深感到:乐山大佛雄伟庄严,既有山的雄伟,又有佛的庄严,也带有水的柔美。它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令人万般赞叹,流连忘返。
二、游峨眉山
2024年11月18日下午游完乐山大佛景区后,我们乘旅游车去游相距50公里的峨眉山,傍晚时分到达,宿在峨眉山市。第二日早晨6时,我们乘旅游公司中巴车游峨眉山。
中巴车停在万年寺停车场,我们下车进入景区,沿着弯弯曲曲的石阶路向山上走去,路两边尽是漫无边际、一片葱绿的树木和竹园,一条条小河发出哗哗的响声、从山间奔驰而来,零星的山民住房掩映在绿树丛中,有种着蔬菜的小小地块,有放养在树林中的鸡鸭鹅;往远处看,山峰一座连一座,绿树修竹越来越密集,最终都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真是人间仙境,不枉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经过近一小时的跋涉,我们到达峨眉山最大的寺院——万年寺。走进万年寺山门,看到一座园林式的寺院,有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有花园、亭榭、水池等。几个年轻的小和尚拿着扫把搞卫生,把角角落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使得整个寺院始终保持整洁美丽。万年寺始建于东晋,初名“普贤寺”,后来数易其名,明代万历皇帝为母亲祝寿,赐名“圣寿万年寺”沿用至今。万年寺最著名的殿是仿印度、缅甸风格建的一座明代无梁砖殿,主殿长宽均为16米,四壁全部用砖砌,砌到7.7米处,逐渐内收,建成穹窿形拱顶,全殿无梁无柱,不用一木,故称“无梁殿”。无梁殿供奉高7.35米、重62吨、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普贤菩萨慈悲无私,信众拜普贤菩萨,是祈求他的慈悲和仁爱,希望获得庇佑和安慰。
游完万年寺,我们沿着山腰小路走去,吸着新鲜空气,看着青山绿水,听着鸟鸣水声,感觉十分舒适惬意。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我们到达白龙洞景区,环境清幽,周围林木葱郁,最著名的是洞前面以“古德林”命名的一片古树林,有别处难以见到,极其珍贵的数十株高二三十米、胸围近一米的楠木,据传是明代僧人广济禅师亲手种植的,树龄逾500年。白龙洞静寂无声,却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白娘子在这白龙洞中修行,期间得到采药青年(许仙前世)相助,修行成功后,为感恩前往杭州西湖寻许仙,叙写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爱情故事。
游完白龙洞景区,我们去游素有“峨眉山第一风景”之称的清音阁,它坐落在黑龙江与白龙江二水交汇处,四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景色清幽。清音阁始建于唐代,原名“卧云寺”,后因明代广济禅师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中“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更名为“清音阁”。我们从清音阁出发,沿着黑龙江溯溪而上,雪白清澈的江水奔腾而来,碰到巨石,碰到深谷,发出哗哗的响声,只是搞不明白,江水雪白清澈,为何称它为“黑龙江”。黑龙江两边是高耸、连绵不断的山峰,上面密布森林,各种鸟雀特别多,时不时凄厉尖叫的鸟声传进我们的耳朵,竟压倒了江水的奔流声。我们走到一线天,两边的山峰紧密相连,脚下是黑龙江,江边小路仅容一人而过,地势十分险要。
游完清音阁,快临近中午了,我们顺着石阶路下山,不到一小时,走出景区大门。心想:梦寐已久的峨眉山总算今天到过了,似乎是完成人生的一大任务,禁不住地沾沾自喜起来,轻松跨上回程的中巴车。
2025.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