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領)(一)ling(阳平)[liŋ212][《广韵》朗郢切,上静来·lǐng]】 量词。用于衣衾之类。 1)用于衣物。如:一领袈裟、一领蓑衣。《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古谓带一围为一腰,犹今谓衣为一领。”现多说“件”。2)用于寝具。如:草席、草荐一张为一领。元·关汉卿《窦蛾冤》:“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3)用于纸张。习惯上纸张厚厚的一叠、捆扎起来提在手里,称为“一领”。民间为记账方便写作“令”(《雍正皇帝》第三部第二十八回:“给你也带了一斤(碧螺春茶叶),还有三令宣纸”)。大约相当于江苏、上海方言“拎”,现代则称一个小包装为“一提”。
【领(領)(二)ling(阳上)[liŋ33][《广韵》朗郢切,上静来·lǐng]】
1)颈,项颈,脖子。《说文》:“领,项也。从页,令声。”也指衣服与脖子接触的部分,衣领,领子。[例]件衣裳做得好哬,特别噶支领做得好(这件衣服做得好的,尤其这支领子做得好)。里面穿件半高领羊毛衫,外面一件翻领外套(半高领:不很高的围领)。2)带领,引导。如:领导,领头羊。[例]尔领弟到学堂头去(你带领弟弟到学校里去)。唐·元结《宿洄溪翁宅》:“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怕李达领人赶来,背着娘,只奔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封神演义》第十二回:“殷夫人爱子之心重,便叫:‘我儿,你既要去关外闲玩,可带一名家将领你去,不可贪顽,快去快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何不去找那王大嫂,叫他领到他旧主人处一问呢?……王大嫂也不推辞,便领了我们,走到靖远街”。3)领取;接受。《古今韵会举要》:“领,受也。”如:领工资,失物招领。[例]尔噶一片好意我领唻(你的一片好心我接受了)。《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回:“只管领他的情就是了。”4)领养。[例]偌两公婆无有小侬,领得一介来养养(他们两夫妻没有小孩,领养了一个)。5)领略,了解;领会,领悟。如:心领神会。
【领头】1)“头”说平声。带头;带头的,领导者。[例]其邀拢来一班侬,造个老年表演队,其是领头(她组织了一帮人,成立一个老年表演队,她是引领者)。2)“头”说上声:衣服的领子。[例]衬衫样子好弗好,嘦看领头好唻。领头好,噶件衬衫样子就好;领头勿好,噶件衬衫噶出面相就勿好唻(意谓:衬衫样子的好坏,只要看领子就可以了。领子好,这件衬衫的样子就好;领子不好,这件衬衫的外貌就不美观了)。
【领口】衣服上端围住(或套入)脖子的孔,有装领子的和不装领子的。套入式上衣(如汗衫、棉毛衫、绒线衫)的“鸡心领”、“小圆领”、“大圆领”指的是领口,开胸式衣服的“小翻领”、“大翻领”、“高领”、“低领”指的是领子。
【领带】与西装搭配的、系在衬衣领口处打结后垂于胸前的长条形装饰物。穿西装系领带,能给人典雅庄重之感,又不失潇洒飘逸风度,确实美观大方、
【领路】带路。《绿牡丹》第四十二回:“小的领路,前来讨钥匙开寨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恕我走路不便,不能奉陪了,还是王大嫂领路去罢。”
【领情】1)接受情意,也包括物品。[例]两个老大队噶馈货,我领情唻(两位老朋友的馈赠,我接受了)。《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寡人领情过厚,已逾量矣!”2)只接受情意(不接受物品)。[例]倷来看我,我领情了,捯我噶钞票,请拕归去(你们来看我,我领受了,给我的钱,请收回)。
【心领】用为辞谢别人的馈赠、邀请的话,表示心中已领受其情意。《歧路灯》第七回:“车已是雇觅停当,盛情心领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八回:“原来是赵小云请到黄银宝处吃花酒……,子安道:‘我奉陪不起,你二位请吧,替我説声心领谢谢。’”鲁迅《书信集·致陶冶公》:“明日已约定赴北大讲演,后日须赴西山,此后便须南返,盛意只得谨以心领矣。”
【领小侬】带孩子,照看孩子。[例]伢娘退休唻,来啯俾伢领小侬(我妈退休了,在给我们带孩子)。
【红领巾】少先队员的标志,由红色织物制作成一块等腰三角形,佩戴时围系在领部,大角垂于后方,两小角在领口处打结后飘垂于胸前。
![]()
【领行情】领略了解市场信息。也说作“领市面”。
【师父领进门,修炼靠自身】熟语。意谓:师父只是带进行业之门,至于以后成就如何就全靠自己的修为了。
【岭(嶺)ling(阳上)[liŋ33][《广韵》良郢切,上静来·lǐng]】
上下山坡的路,有些经人工修筑、或铺设石块,或凿岩为阶;有些是行人来往踩踏、自然形成的、陡峭狭窄、崎岖难行的小路。《说文新附》:“嶺,山道也。从山,領声。”《正字通》:“嶺,山道。山之肩领可通道路者。”《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却自认识这条岭,唤作沂岭。”《歧路灯》第四四回:“过了一条岭,那人飞风而去。谭绍闻喘喘的到了岭上,早已望不见人影。”新昌地处浙东丘陵地带,山多,岭多,称为“岭”的地名也多,如:会墅岭、韩妃岭、相见岭、耐烦岭、界牌岭、水磨岭、天烛岭、社古岭、西山岭,关岭、剡家岭、镜岭、王家岭、绞车岭、千官岭,等等。
【上岭】1)“上”说去声。上山的路,上坡路。[例]到西山去有埭上岭哬(到西山去有一条上坡路的)。2)“上”说上声。从山下向山上行进,上坡。[例]出拔茅镇,就上岭,噶埭岭好丁长,走到岭颠,一个大村,就是西山村(出拔茅镇,就上坡,这条坡比较长,走到坡顶上,一个大村子,就是西山村)。
【落岭】1)下山的路,下坡路。[例]从前新昌城里到拔茅噶马路,青山头到泉窝是一段上岭一段落岭,亦一段上岭亦一段落岭,土话喊得“元宝岭”(以前新昌城里到拔茅的公路,青山头至泉窝是一段上坡路(接着)一段下坡路,又一段上坡路(接着)又一段下坡路,地方话称为“元宝岭”)。2)“落”说重音。从山上向山下行进,下坡。[例]脚踏车落岭顷,要刹车带牢头(自行车下坡时,要一路刹车)。
【岭脚】山脚,下坡路的终点。
【岭颠】上坡路的顶端。“颠”音deng(等)。
【温岭】浙江省台州县级市名。
【上甘岭】解放初期电影片名。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中国志愿军打了一场上甘岭战役,据百度资料,当时,“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前所罕见,特别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2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5—6米,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战争中涌现了以身体堵塞敌人的机枪眼,为冲击部队打开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和其他许多英雄人物。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出品放映。
【掕ling(阴上)[liŋ53][《广韵》力膺切,平蒸来·líng]】
1)向上提起,或提着。《说文》:“掕,止马也”,就是“提起马缰,使马停止前行”的意思。泛指提起物件,或把东西提在手里。俗作“拎”。2)扯着,推搡着,强逼着。[例]挎着一个贼,两个侬俾其攀肩掕既头,掕去头派出所头唻(抓着一个窃贼,两个人扯着他的肩膀,扯去在派出所里了)。又音leng(愣),见eng(恩)韵卷。
【令ling(阳去)[liŋ24][《广韵》力政切,去劲来.又郎定切·lìng]】
1)发号施令,命令。《说文》:“令,发号也。”故其字象古人跪坐于帐中发号施令之状。2)原地不动时的肢体动作,或肢体微小动作;蠕动,动弹。[例]其是大货,亦勿要做生活,嘦嘴脯令令,别侬会做哬(他是大人物,又不用干活,只要动动嘴巴,别人会干的)。其快要死唻,手脚也勿会(合说“晦”)令唻(他将要死了,手脚都不会动弹了)。一只乌龟仰蒙沙滩头,四只脚令即令即就是翻弗转来(一只乌龟仰躺在沙滩上,四只脚一动一动的就是翻不过来)。少少介有丁风啯,树叶来啯令(稍微有点儿风着,树叶儿在微微摇动)。3)物体的细微动态。[例]山顶头艾大介一块石头,风吹来顷摇即摇即会令,好兴喊得风动石(山顶上很大的一块石头,风吹来时一摇一摇的会动,所以叫做风动石)。按:据近代学者考证,“令”“命”二字在甲骨文中为同一个字,战国时才分为二字。二字意义虽然都是“命令、调遣”,但也有细微的不同:《说文》:“命,使也。从口,从令”;说明“命”的语义侧重以语言调度,故其字从口,以“口、令”二字会意,“令”亦声,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由此可知,“令”的意义则侧重在以动作调度,如挥手、点头、摇头、挥舞旗帜,击鼓鸣金之类。故“令”的新昌方言意义是:人体细微动作或其它生物、无生物的细微动态。
【令头】1)摇头,表示不许可、不同意、不赞成、不喜欢、不感兴趣等,表示反感。[例]大儿喇两公婆常得讨相辱,老张去劝过好两遍,勿听;后来偌再讨相辱,勿去劝唻,便是坐头听,令头,叹气(大儿子两夫妻经常争吵,老张去劝说过好几回,不顺从;后来他们再争吵,不去劝说了,只是坐着听,摇头,叹气)。2)一种幼儿行为,即摇晃头部,表示“好吃”。“令”也可说清音。
【欠手勿令】伸着手却“不动手”,“不干活”。或作“千手勿令”,意谓:人手虽众但都不干活。
【令也勿令】动都不动。
【手脚勿会(合说“晦”)令】1)不能活动。2)犹谓“不动手”。
【头连令令】连连摇头。摇头是“不许可、不同意”的表示。与“头连勾勾”(连连点头,表示许可、赞同)相对。
【头令得会遁落来】摇头摇得会掉下来(似的)。表示“绝不许可,决不同意,极不赞成”。
【细细令,生大病】这是旧时儿童玩游戏时常说的一句话,意谓: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触犯游戏规则),就是犯了大错(即可判定胜负)。这里的“令”是“动作、失误、犯规”等意思。
【眼睛䀔䀔,勿可令令】熟语:眼睛看看,但不可即使最微小的碰触。[例]㗗侬噶老嬷,随便哪卬漂亮,只得眼睛䀔䀔,勿可令令(别人的妻子,不论如何美,只可眼看,切不可动手动脚)。
十一、jing[tɕiŋ]【[平]今金斤精经颈晶筋墐荆禁襟京猄惊津甄[上]井阱紧巾睛锦警景竟谨尽枕整[去]禁镜敬浸进】
【今jing(阴平)[tɕiŋ423][广韵》居吟切,平侵见·jīn]】
此时,现在,当代,当今。与“古”相对。《说文》:“今,是时也。”《广韵》:“今,对古之称。”如:古往今来,博古通今,古为今用,今非昔比。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又“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今朝】今天。《西逰记》第四十四回:“我弟子云游于海角,浪荡在天涯;今朝来此处,欲募善人家。”也泛指当代,当今。毛泽东《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日】今天。[例]今日要上班,明朝好休息唻(今天要上班,明天可以休息了)。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今日间】今天。[例]今日间是星期六,明朝间是星期日(今天是星期六,明天是星期天)。“间”说作gaen(监),见aen韵卷。
【今生今世】此生此世,这一生这一世。[例]伢两介既然做夫妻唻,今生今世是白头到老,永勿分开来哬(我们两个既然做了夫妻,这一生是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了的)。《啼笑姻缘》第 回:“干脆,今生今世我不愿意再提到他。”也说作“噶生噶世(此生此世)”。
【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出自唐代罗隐的《自遣》诗,后被编入《增广贤文》,多用为“消极人生、得过且过”的意思。
【今朝勿知明朝事】熟语: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发生生么事。意谓:世事变化,不可预料。也说作“今朝勿知明朝事,坐倒勿知企起事”(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发生生么事,坐下后不知站起来会发生什么事。意谓:变化莫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