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方言通解
第四卷 iai(噎)韵、uai(煨)韵
沃洲山人编撰
【新 昌 方 言 通 解 · 目 录】
【第三卷:ia1(噎)韵、uai(煨)韵】
【 一、 iai (噎) 韵 】
一、iai[iɛ]【[入]噎靥㕈堨暍】 ………………………………………… 第 1 页
二、ȵiai[ȵiɛ]【[入]热捏涅孽蘖虐疟业日溺聂蹑嗫逆】……………………第 2 页
三、biai[piɛ]【[入]瘪鳖】……………………………………………………第 11 页
四、piai[p’iɛ]【[入]撇瞥僻辟劈噼】…………………………………… 第 13 页
五、miai[miɛ]【[入]蔑篾搣灭】………………………………………… 第 16 页
六、diai[tiɛ]【[平]爹[入]跌嫡滴嘀】…………………………………… 第 17 页
七、tiai[t’iɛ]【[入]铁贴帖呫惕剔忒】……………………………………第 19 页
八、d’iai[diɛ]【[入]蝶喋蹀碟谍揲叠敌籴狄笛迪凸】……………………第 25 页
九、liai[liɛ]【[入]列裂烈洌猎躐劣】………………………………………第 28 页
十、jiai[tɕiɛ]【[平]皆[入]喈接节疖结吉洁䥛摺劫荚筴】………………… 第 29 页
十一、qiai[tɕ’iɛ]【[入]切窃挈戚且】………………………………………第 35 页
十二、j’iai[dʑiɛ]【[入]杰桀滐截竭碣】…………………………………… 第 37页
十三、xiai[ɕiɛ]【[入]歇些闪摄泄】…………………………………………第 38 页
十四、x’iai[ʑiɛ]【[入]截舌】……………………………………………… 第 42 页
十五、h’iai[ɦiɛ]【[上]也[入]叶页协勰携掖翼羡侠峡挟】……………… 第 45 页
【 二、 uai (煨) 韵 】
一、uai[uɛ]【[平]煨[上]喂[去]喂】………………………………………第 47 页
二、guai[kuɛ]【[平]归乖[去]瑰】………………………………………… 第 47 页
三、kuai[k’uɛ]【[平]铠盔垲[上]垲[去]块】……………………………… 第 50 页
四、huai[huɛ]【[平]灰盔[去]烩晦】……………………………………… 第 51 页
五、h’uai[ɦuɛ]【[平]蛔馈[去]会喂】…………………………………… 第 51 页
新昌方言通解
沃洲山人编撰
【新 昌 方 言 通 解 · 正 文】
【第四卷:iai(哀)韵、uai(煨)韵】一、iai[iɛ]【[入]噎靥㕈堨暍】 【噎iai(阴入)[iɛ?5][《广韵》乌结切,入屑影·yē]】 1)食物堵塞喉咙;哽塞,哽住。《说文》:“噎,饭窒也。从口,壹声。”[例]外婆,尔慢慢食,无可(鱼搞)噎去(外婆,你慢慢吃,不要哽着)。《续汉书·礼仪志中》:“(王杖)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皇帝赐给老人的手杖顶端雕刻一只斑鸠鸟用作装饰——斑鸠,是啄食不噎的鸟——这是祝愿老人吃食不噎)。2)气管痉挛,呼吸不畅。[例]死叫卬叫,叫得气也噎牢,侬也死过去(意谓:死命的哭,哭得呼吸阻滞,人都昏死过去)。《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 【噎头】噎着,堵在。 【噎牢】物堵塞在喉部;哽住,噎住。[例]小侬食东西无可(鱼搞)一口生食得多猛,要噎牢哬(小孩吃东西不能一口吃得太多,会哽住的)。爷爷饭食得噎牢唻,气也透弗出,快丁俾爷爷背脊撘撘其(爷爷吃饭哽住了,呼吸受阻,快点给爷爷拍打拍打背部)。 【噎杀】因噎致死,也说作“噎死”。[例]八十多岁噶老太公,为得食块红烧肉,噎杀蒙唻,话(八十多岁的老公公,为了吃一块红烧肉,哽死了,听说)。 【噎塞头介】哽塞。1)声音梗堵,语言梗塞。《说唐全传》第五回:“叔宝止不住眼中流泪,叫声‘马阿,马!’要说,一个噎塞,也说不出来,只得长叹一声”。2)食物难以下咽。 【噎噎塞塞】1)欲言不言貌。2)掩掩饰饰貌。 【食饭防噎,走路防跌】熟语。吃饭要提防噎着,行路要提防跌跤。意谓:小心在意,预防在先,防止差错,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宋·晏殊《几铭》:“小饭防噎,跬步虞跌。”《水浒传》第十回:“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靥(靨)iai(阴入)[iɛ?5][《广韵》于叶切,入叶影·yè]】 面颊上的小圆窝,酒窝。《广韵》:“靥,面上靥子。”唐·陈述《叹美人照镜》:“插花枝共动,含笑靥俱生。”王船山《摸鱼儿》:“盈盈待字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又音iaen(阴上·魇),见“iaen(烟)”韵卷。 【酒靥】面颊上的酒窝。[例]噶小娘生得好看哬,团团介的面孔白里透红,一即笑末两个酒靥(这小姑娘长得漂亮的,脸如满月白里透红,笑一下呢就两个酒窝)。明·袁中道《沮漳道中》诗:“桨后圆涡如酒靥,舟头沸水似茶声。” 【㕈(庡、扆、瘗)iai(阴入)[iɛ?5][《广韵》于岂切,上尾影。又于改切·yǐ]】 隐藏,躲藏。《玉篇》:“㕈,藏也。”《广韵》:“㕈,隐翳。”新昌方言按“于改切”说同“噎”。又写作“庡”、“扆”,音义均同。[例]日本佬打归来唻,伢俾倷快丁逃到山洞头去㕈出来(日寇侵犯进来了,我们快点跑到山洞里去躲藏起来)。按:“㕈”表“躲藏”通常用于人,若把东西藏起来,说作“囥”。又“翳”(《广韵》于计切,去霁影·yì)也可表“隐藏,藏匿”,如《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抱道怀贞,潜翳海隅。”又,“瘗(瘞)”(《集韵》壹计切·yì)也可表“隐藏,躲藏”;“瘗”的原意是埋藏。《说文》:“瘗,幽埋也。”《广韵》:“瘗,埋也。”《诗·大雅·云汉》:“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奠:把祭品撒向远处;瘗:把祭品埋在地下,这是上古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后来转化为“埋在地下隐藏起来”的意思。《新唐书·魏征传》:“大理卿马曙有犀铠数十首,惧而瘗之。”后来转化为“隐藏、躲藏”的意思。元·张可久《红绣鞋·三衢山中》套曲:“仙桥藏老树,石笋瘗苍云。” 【㕈猫】一种儿童游戏,即一人(或多人)躲起来让另一人找寻。也说作“㕈猫猫老鼠”或“挎猫”。现代书面语言说作“捉迷藏”。 【㕈㕈塞塞】躲躲藏藏,掩掩饰饰的样子。 【堨iai(阴入)[iɛ?5][《集韵》鱼列切,入薛疑·yè]】 1)墙壁、路面的凹陷。《说文》:“堨,壁间隙也。从土,曷声。”2)泛指人体或物体(如金属器具、木质器具)表面受外力碰撞而形成凹陷、小坑。[例]小时候倒既一跌,额角头撞既头门槛头,到睌顷还有个堨头(童年时摔了一跤,额头撞在了门槛上,到现在还留有一个小凹坑在)。小侬,洋铁碗无可(鱼搞)倒(捣),已经捯尔倒(捣)得好两个堨头唻(孩子,铁皮碗不可跌下地,已经被你跌了好几个小凹坑了)。又音hae(瞎),见ae(鸭)韵卷。 【暍 iai(阴入)[iɛ?5][《广韵》於歇切,入月影·yē]】 阳光由强烈变得暗淡。《汉语大字典》:“暍,变色。”[例]日头暍归去唻(阳光变得暗淡了)。又音hae(瞎),见“ae(鸭)”韵卷。 【䅥 iai(阴入))[iɛ?5][《广韵》居列切,入薛见·yē]】 谷物不饱满。又音hae(瞎),见“ae(鸭)”韵卷。 【谷䅥】不饱满或未长米的谷粒,秕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