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5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弘一法师唯一草书匾“天然胜竟”解读

[复制链接]

327

主题

1828

帖子

8353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是楼主我老大
发表于 2023-1-31 14:16: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省
按:此文原以《晚晴草匾蕴意深  “天然胜竟”点“心境”》为篇名,发表在大佛寺《来共点》杂志创刊号上(2013年)。前几年,寺院和文旅公众号上编辑发布过,本人转发后,悟公上人高足净旻法师指出文中一大错:智者大师圆寂前开示中,不可能把观音大士放在师友、侍从之后。应为“吾之师友,侍从观音,皆来迎我。”“句读”有错,就生歧义。那史料,摘自寺志,幸有明师指错,才明白。看来,读文献,“句读”得特别注重。
今对原文作了修改,再发表分享。恭请指正。
晚晴草匾蕴意深 “天然胜竟”点“心境”

黄孝伟

  新昌大佛寺大佛殿对面的岩坡平地上,由时任民国浙江省省长的邑人张载阳,建了两幢融合中西风格的楼房,取名“新社”。其中,正对大佛殿的三开间单层楼,正门上方挂有弘一法师的“天然胜竟”草书匾额,笔走龙蛇,气势如虹,落款“晚晴”。门两侧挂有书法家沈定庵书的回文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一匾一联,堪称双绝。


  “天然胜竟”挂匾处,是这座有1600多年历史的石城古刹的最佳观景平台。放眼观赏,没有人不赞叹面前的天然胜境。
  石城幽谷,岩峰耸峙,古木成荫,石城山环布如城。
  平台正对的仙髻岩,岩顶不见土层,神奇地长满松柏等林木和小竹,虽因土水不足而低矮,但四季葱郁,盛夏不萎。平台北依的石壁岩崖,似左手曲指,弧形环抱仙髻岩,仙髻岩处于曲指末节,与往南延伸的三百步岭岩体,在顶部有数丈宽的月峡分隔,呈孤峰耸立状。
  依仙髻岩北侧陡崖而建的五层塔形宝阁,飞檐翘展,龙天肃立。四、五两层建在石拱无量桥上,桥两侧坎肩,各立一座七层石塔,东侧的为明代古塔,西侧的于1990年代重新筹建。无量桥内石窟,端坐16米高的石窟弥勒大佛,雕凿于公元486-516年,金姿瑞相,名闻中外。
  石窟大佛、洞窟、石拱无量桥、五层塔形大殿,这样的四组合,天下独一无二!
  大殿正中,从上至下各层,分别悬挂唐代颜真卿的“逍遥楼”、僧莲根的 “弥勒洞天”、“三僧圣迹”,当代赵朴老的“宝相庄严”,清代俞樾的“大雄宝殿”,交相增辉。大殿与东西厢房、西方殿、方丈楼围起的回合院,层次错落,富古建特色。
  与仙髻岩对峙的西岩峰顶,耸立一座朝阳亭,圆如斗蓬,结满火山凝灰岩球的崖壁山坳中,毛竹林从崖底延伸到亭下,婆娑起舞。

  “新社”平台东侧石坎下,还长有两棵灵性的古树。树龄800年的穿天银杏,树身丈高处,东西各长出二十多公分粗的冬青树和榔树,犹如嫁接一般,中间枯杈中长出一棵桂花,树顶还长有一棵小香樟,五树合体,老幼相扶,和谐共生,体现了佛教的慈悲和包容。与古银杏相隔两丈,生长一棵百年古樟,一条上围粗枝,平横长出,枝梢平覆西方殿椽瓦上,不堪重负,随时有被大风吹折的风险,古樟似有先觉,从根部斜长出相仿的粗枝,伸出一只手般,托住了那平伸的粗枝,树身、横枝和斜枝成倒三角形的稳定形状,令人称奇。
  因为有了弘一大师的题匾,“新社”观景平台,就被叫作“天然胜境”。每次驻足此处,赏天然胜境,再观赏弘一大师的题匾,内心叹服自然美景与人文遗存的相得益彰。弘一大师的草书“天然胜竟”匾,曾让1987年、1989年两次来新昌大佛寺考察的赵朴老赞叹不已。不过,一个“竟”字,又让人们产生各种猜想。

  导游们带团至此,大都会当趣事讲解:因为这里自古以来叫石城,岩山环抱,岩壁陡峭,树根都长到岩缝中,天然多石少土,所以,弘一大师挥笔书写时,把“境”的土字旁去掉了。书法爱好者,另有看法:观弘一大师气势磅礴、浑然天成的草书,如果留着土字旁,就会失了气势。较通古汉语者说,“境”、“竟”,两字是通假字。几种说法似乎各有道理。
  因此,每次驻足此地时,也会猜想弘一大师是否另有深意。一日,遇住持传实法师坐平台前,监看五层宝阁顶上堆灰雕龙的修缮工作,就向他坦露这一心思。他说,这是全国唯一的弘一大师草书题匾,弥足珍贵。常人谈论大师的题匾,多是从事相上说的,而佛法讲事理圆融,讲究竟圆满,所以可从佛理上去探寻大师题匾的内涵。
  可谓一语唤醒梦中人!以前总是把“天然胜竟”等同于“天然胜境”,把它看作仅是题写风光的匾额,而忽视了弘一大师书法家之外的一代高僧身份。

  弘一大师出家前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贡献了十多个第一。三十八岁出家后,他放弃各种艺术,除音乐上谱写了《三宝歌》这一不朽经典外,惟书法不缀,并且一改以前的书法风格,形成“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弘一体”。他书写佛语和经典,为弟子《护生画集》题字,广结善缘。他的字让人看了生清静心,书法成为他弘法化人的利器。因此,虽没找到有关弘一大师题匾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等的记载,不知道是他亲临新昌大佛寺时题写的,还是县人去晚晴山庄请大师题写的,可以肯定的是,大师题写此匾,不仅是为石城风光增色,更是要起到弘扬佛化的功用。
  查看《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第九册“书法卷”内,所有弘一大师“后期”(出家后)的书法中,仅三幅草书:“无住斋”,为叶圣陶先生所收藏;“无相可得”,是为马冬涵居士的印集所作题辞;“天然胜竟”,收在182页,确实是唯一留存于世的弘一大师草书匾额,保留在新昌大佛寺。而第八册的书信卷中,弘一大师写给学生的书信,不是“弘体”,用行书书写,书信中“梦境”、“境界”等的“境”字,都没出现用“竟”代替——这表明,弘一大师在书法中没有“境”、“竟”两字通假的习惯。以此推想,弘一大师题写“天然胜竟”,是有意为之,妙用竟、境之通假,既反映“天然胜境”之义,又让明识者想到“竟”字在佛教中的特殊意义。

  弘一大师曾经在五十岁后的两三年中间隔居住“晚晴山庄”,因此自号“晚晴老人”。晚晴山庄是他的弟子们集资建成,位于上虞白马湖,那里离新昌,现在只需一小时车程。并且,新昌是弘一大师多次往返杭州、绍兴与温州、福建之间的必经之地,因此,弘一大师对新昌大佛寺这座江南名刹的灵奇胜迹和高僧事迹应当很熟悉。而“竟”字,含“终极”之义,因此,“天然胜竟”,可理解为“天然殊胜到了极点”——这是弘一大师对新昌大佛寺这座佛门胜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道场的盛赞。并且,正如传实法师所说,佛教讲事理圆融、究竟圆满,一个“竟”字,是弘一大师寄望见到此匾的佛门弟子能想到“究竟”二字,不要着迷于“天然胜境”的风光外相,应向千百年来在新昌大佛寺留下胜迹的高僧们学习,谨守戒律,在“信、解、行、证”上,能圆融事理,信、解究竟了义的佛法,如理如法地去行、证,终得究竟圆满的果位,并以弘法为己任。这一推想,可以弘一大师留下的抄经弘法墨宝来佐证,弘一大师书写包含“究竟”两字的经句很多,如楷书“佛光”大字下,录华严经句“证无上法,究竟清凉”——这正是弘一大师所追求和力行的。
  那么,弘一大师为何不用出家后形成的古今所无的“弘一体”,而用了罕见的大草题写“天然胜竟”呢?
  可作如是推想:弘一大师题字时,一想到大佛寺的众多胜迹和诸多高僧事迹,就激情澎湃,故用大草一挥而就。唯有激情的大草书法才能体现大师题匾时的心情,也才能与这座承载神奇灵验胜迹的佛教道场匹配。而且,虽用大草书写,气势非凡,但整体庄严,带给览者一片清凉,体现出大师的高深修为,如入化境。细细品赏,草书“天然胜竟”,不违背弘一大师出家后有关书法风格的自我表白:“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推想弘一大师题写“天然胜竟”之时内心激动,不是以凡心测圣意,是有据可依的。
  仰望弘一大师的画像,微笑中显出庄严和冷峻,好象缺少激情。其实,就象沉寂的火山,一旦爆发,激情四溢。弘一大师在“上报四重恩”上,是至性至情之人,一旦性情流露,就毫不压制和掩饰。曾经,在听天台宗高僧静权法师宣讲《地藏经》时,当着大众,哽咽涕泣如雨,那是弘一大师感念母亲生养之恩而思报时的真情流露;大师有一颗爱国爱教的赤子之心,当祖国面临倭寇践踏时,拍案而起,向佛门中人发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更应念佛”的号召,报国恩、报佛恩合一,赤胆至诚。
  再从高僧们的情怀有共通之处揣摩。当我了解到悟公上人为《天台山方外志》重版题字的情形时,就联想到,弘一大师为新昌大佛寺题“天然胜竟”的情形,是会相类似的。高僧们报佛恩、报众生恩时,心就热。

  教学天台、行归净土、中兴石城祖师悟公上人(悟道老和尚),是教内公认、让佛协会长赵朴老崇敬的一代高僧。宝岩教寺慧月法师,在1997年重版付印《天台山方外志》的出版说明中,记载了悟公上人题书名的情况:“新昌大佛寺方丈悟道法师为本书书写了书名。提起传灯法师昔年大弘楞严之事时,悟道法师手指大佛殿说:‘就在这里!就在这里!’神彩飞扬,宛如旧事重忆,娓娓道来,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传灯法师俗姓叶,是浙江衢州人。《天台山方外志》重印期间,传老故里的善男信女闻讯纷至沓来,极力支持,解囊相助。殊胜因缘,并书志之。” 悟公上人,如此兴奋,含缅怀、赞叹、效法、弘扬等诸多情怀。
  传灯大师在新昌大佛寺弘法的盛事,是一件让教内广为颂扬的胜事。史料载:明万历卅十二年(1604年)孟冬五日,应新昌宝相寺(即今大佛寺)守庵之邀,幽溪(即传灯大师)至石城开讲《净土生无生论》,每一登座,天乐盈空,声满石室,铿锵类丝竹,非人间所有。独遘讲时响,讲毕声寂,日日如是,大众同闻。半日讲毕,乐声亦止。远近缁素,咸叹罕有;海内名公,著诗颂以纪之。
  守庵大师是重振大佛寺的祖师,当时被赞为“精严持戒第一人”,圆寂后,传灯大师作有《明石城守庵大师传》。而传灯大师,是明末振兴天台宗的大师,又是笃修净业,作《圆中钞》、《净土生无生论》,对净土宗影响深远的大师。两位大师在新昌大佛寺合作上演 “登座敷扬,天乐盈空”的弘法盛事,让悟公上人兴奋不已。

  大佛寺这一盛事、圣迹,当然会让弘一大师激动的。弘一法师出家后,先依止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后担负起振兴南山律宗的重任,戒律精严,世所敬仰,成为中兴律宗祖师。同时,又行头陀苦行,笃行净业,办佛教院大弘佛法,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而新昌大佛寺的历史上,除传灯、守庵大师外,还有智者大师、开山祖师昙光、完成雕凿大佛伟业的僧祐律师、自称僧祐转世的南山律宗祖师道宣等众多高僧,都会让弘一大师敬仰和效法的,是会让大师想到就激动的。

  新昌大佛寺大佛殿,是隋智者大师示现瑞相、往生净土的圣地。公元597年,因晋王杨广再三邀请,智者大师出天台至石城,托病不前,选择在石城石窟弥勒大佛前圆寂(20年前的576年秋,智者大师初上天台,过石城“吊道林之拱木、庆昙光之石龛”,发誓创宗弘法竟,终老于天台山。而他认为“石城是天台西门,大佛为当来灵像”)。史载:“示寂时,命唱经念佛。吴州侍官张达等伴五人,见石佛倍大石尊,光明满山,直入房内。智朗请问:‘不审何位,殁此何生,谁可宗仰?’报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只是五品位耳。汝问何生者,吾诸师友,侍从观音,皆来迎我。问谁可宗仰,岂不闻波罗提木叉(梵文音,汉译“持戒”)是汝之师。’言讫,跏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从容逝去。未时入灭,至于子时,顶上犹暖。”临逝显瑞,逝后顶暖,是佛教界公认的往生净土征象。智者大师圆寂前还留遗嘱给晋王杨广,叫他完成国清寺的建造,同时为石城弥勒大佛重新裱金,晋王遵嘱完成,并以智者大师嘱奉弥勒大佛的一份衣钵和近身道具,建法塔于石城青陇岗,为大佛寺留下了永恒的纪念。民国二十一年,移建智者大师的衣钵塔至放生池畔山坡上,印光大师为此撰《记》,并撰一长联,赞誉智者大师为“支那弘道无二人”,并由弘一法师书联(惜此联已毁,今纪念塔的是重写的)。对“弘法第一”示瑞相圆寂大佛寺的智者大师,怎能不敬仰,怎能不引发他的情怀呢?

  新昌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公元345年来到石城山。《高僧传》载,“此中旧有猛兽之灾及山神纵暴,人踪久绝。光了无惧色,雇人开剪,负杖而前。行入数里,忽大风雨群虎号鸣,光于山南见一石室,仍止其中安禅合掌以为栖神之处”,“光每入定辄七日不起,处山五十三载,春秋一百一十岁。晋太元之末,以衣蒙头安坐而卒……神迁虽久而形骸不朽。”刘勰的《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中都有记载,“光公禅室,身属东岩,常闻弦管,韵动霄汉,流五结之妙声,凝九奏之清响。由是兹山,号为天乐。”昙光祖师,是达摩西来创立禅宗前,我国著名的行头陀苦行、禅修得果的高僧,放生池边有昙光祖师舍利塔。——弘一法师也行头陀苦行,新昌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的事迹,自然会让他缅怀和感慨。

  公元486年至516年,前后三十年,由三位高僧前赴后继,完成了雕凿石窟弥勒大佛的伟业。《高僧传》中载,“释僧护,本会稽剡人也。少出家,便常克意苦节,戒行严净,后居石城山隐岳寺。寺北有青壁,直上数十余丈,当中央有如佛焰光之形,上有丛树曲干垂阴,护每经行至壁,辄见光明焕然,闻弦管歌赞之声。于是擎炉发誓,博山镌造十丈石佛,以敬拟弥勒千尺之容……临终誓曰,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成,第二身中其愿克果。后有沙门僧俶纂袭,而资力莫由未获成遂。……敕遣僧祐律师专任像事……像以天监十二年春就功。至十五年春竟。坐躯高五丈立形十丈。”僧祐律师,编撰《弘明集》、《出三藏记》等佛教巨著,又是造像名匠,更是律宗创立前最著名的律师。

  新昌石窟弥勒大佛,被南山律师宗传为“三生圣迹”,这与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律师相关。《宋高僧传》卷第十四载:“释道宣,……母娠而梦月贯其怀,复梦梵僧语曰: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祐则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宜从出家,崇树释教……”由此,《宗谱》中也以道宣律师为大佛寺列祖之一。
  如果应请题匾而想到新昌大佛寺历史上的僧护律师、僧祐律师、创立南山律宗的道宣祖师,肩负挽救佛教时弊、重兴南山律宗的弘一法师,怎能不激动万分呢?
  通过如上闻、思,可以想象,弘一法师题写“天然胜竟”时,是激情澎湃的。是大师的佛教情怀和新昌大佛寺的高僧事迹、神奇灵迹,这两大因缘的和合,让新昌大佛寺拥有了弘一法师唯一留存世间的草书题匾。
  因此,十多年来面对“天然胜竟”时的猜测,已有了结果。现在已体会到此匾所蕴含的深意和弘一大师在题匾中所寄予的厚望:不能迷失在世间的灯红酒绿中,也不能被“天然胜境”风光的外相所迷;放眼所见,是天然殊胜到极点的弥勒佛道场、佛门胜地,应努力学习千百年来众多祖师、高僧的言传身教,谨守戒律;信佛、学佛,还要想到“究竟”二字,依台教习“止观”,依净土法门修“念佛三昧”,身处末世,以笃行净业的高僧为依止,以往生净土为归宿,“华开见佛悟无生”,以达究竟圆满。

  当我罗列资料草草完成以上文稿时,顿感轻松,又觉疲惫。傍晚,躺五马山腰石凳上,山城美景如画,天风浩荡,回味有关“天然胜竟”的闻思过程,突然来了灵感,内心莫名激动,“顿悟”弘一大师草书“天然胜竟”的内、外双重意境。常人只道“天然胜境”,其实,弘一大师用一个“竟”字,同时点出了“心境”——“本地风光”!妙绝!高明之至!本地风光,即指自性、本体,也即人人本具的佛性,可谓天然,可谓殊胜,可谓究竟圆满!而且用笔走龙蛇之草书,才能彰显其灵动力用!正如禅宗六祖所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传灯大师撰《净土生无生论》,同样不离这个宗旨。


  当晚翻书看,翻到一本几年前受赠而未翻阅的《影尘回忆录》,见扉页有弟子敬录的倓虚大师法语,豁然醒目:“佛祖家当,本地风光。八面玲珑,不假色庄……天然大业,最忌装璜。有意求全,反致损伤。”这似乎是为我傍晚所悟“天然胜竟”的蕴意提供佐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41

积分

天姥幼儿园中班

沙发
发表于 2023-1-31 15:42: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278

帖子

8638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板凳
发表于 2023-1-31 18:06: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我们小时候,“天然胜境”匾额,下题晚晴书,据说晚晴是大佛寺僧人。

点评

弘一法师呀!晚年时,他的几位在家弟子,在上虞白马湖筑了晚晴山庄,供养居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 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主题

6万

帖子

7万

积分

天大副教授二级

地毯
发表于 2023-1-31 18:13: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对原文作了修改

点评

拖了半月,已修改好。恭请指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5 1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828

帖子

8353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2-1 11:06: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中国
沃州山人 发表于 2023-01-31 18:06
我们小时候,“天然胜境”匾额,下题晚晴书,据说晚晴是大佛寺僧人。

弘一法师呀!晚年时,他的几位在家弟子,在上虞白马湖筑了晚晴山庄,供养居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278

帖子

8638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6#
发表于 2023-2-1 11:21: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哦!原来晚晴就是弘一法师。
“天然胜境”这所西式建筑,据说是张载阳的别墅;当时进入大佛寺的马路和道口的石牌轩,据说也是他造的,牌轩上“大佛寺”三字下题张载阳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4233

帖子

8493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7#
发表于 2023-2-1 18:43: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不好意思,没有看明白,改后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5

主题

8117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8#
发表于 2023-2-2 20:50: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皆是魔说。

点评

没有高僧大德阐述经典,一般人看不懂佛经。 智者大师天台宗,三念三千,十法界互具十法界,请您找下出自哪本佛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21 0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828

帖子

8353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9#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3:10: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拖了半月,已修改好。恭请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828

帖子

8353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2-21 08:32: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南明老太公 发表于 2023-02-02 20:50
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皆是魔说。

没有高僧大德阐述经典,一般人看不懂佛经。
智者大师天台宗,三念三千,十法界互具十法界,请您找下出自哪本佛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B2-20030113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7-20 17:24 , Processed in 0.182442 second(s), 2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