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侯祠 俞柳青
2024年11月24日上午,我们游成都市区宽窄巷和春熙路后,去游全国著名景点武侯祠。武侯祠位于寸土寸金的成都市中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有纪念蜀汉皇帝刘备而建的汉昭烈庙,有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之所以称武侯祠,不称汉昭烈庙?是因为诸葛亮民望大于刘备,祭祀多于刘备,国家认可民意,1956年正式把这座君臣合祀的祠庙命名为“武侯祠”。
走进武侯祠大门,再进入二门就是汉昭烈庙,其中主要建筑是刘备殿,上方悬匾大书“明良千古”四个大字,意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殿内正中为刘备坐像,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刘备殿前东西廊内,有蜀汉文臣武将的塑像28尊,东廊称文臣廊,塑有以庞统为首14人文臣,西廊为武将廊,塑有以赵云为首14人武将,每尊塑像前都立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石碑。
出汉昭烈庙往前是诸葛亮殿,诸葛亮塑像在一神龛内,悬挂 “静远堂” 匾额,塑像塑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表达诸葛亮一生的情操,凸显一代名相风度。塑像两侧各有一书童,一捧兵书、一执宝剑。诸葛亮像两旁,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
游完诸葛亮殿,我们去游刘备墓。刘备墓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谥法》“爱民好与曰惠”,因此刘备墓史称“惠陵”。惠陵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寝殿很大,堪称举世第一,是一个一人多高,直径数百米的圆柱体,四周用块石砌成,柱顶遍植青松翠柏,合葬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惠陵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
走出惠陵,我们去游玩武侯祠西侧的三义庙。三义庙是纪念桃园三结义的场所,大殿内有刘、关、张的泥塑像,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的黑色大理石画像,有《张翼德怒鞭督邮》、《关云长单刀赴会》、《玄德进位汉中王》等青石画像,概括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义士一生的主要英雄业绩。
游完武侯祠,我们去游与武侯祠相邻的锦里民俗区,在去的路上,望着渐离渐远、庄严肃穆、香火缭绕的武侯祠,心中想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皇朝有数不清的帝王将相,但真正获得民众认可,称为“明良千古”,立庙塑像祭祀,终年香火不断的唯有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细细揣摩,原因有三:
一是刘备的仁义道德。刘备知人善任,敬贤爱士,任用诸葛亮等文武将才,建立蜀国,复兴汉室。刘备宽仁爱民,担任地方官吏,与民秋毫无犯,深得百姓拥护。刘备以人为本,驻守樊地,曹兵追来,部下建议弃民先走,刘备不允,与民一起撤离,始终不抛弃追随他的民众。刘备对儿子刘禅留下遗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体现了他一生践行的仁义道德和崇高精神,誉为千古明君。
二是诸葛亮的完美为人。诸葛亮忠诚爱国,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尽力辅佐刘禅,把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诸葛亮聪明智慧,取得谋兵布局、治国理政的系列胜利,创建蜀国,奠定大业基础。诸葛亮勤奋务实,通宵达旦操劳,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一生崇高品质和丰功伟绩,被后人誉为千古名相。
三是史学文学的功劳。刘备诸葛亮成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史学文学功不可没。陈寿《三国志》的《先主传》、《诸葛亮传》完整记载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一生,使之成为历史人物,千古留名。罗贯中《三国演义》把刘备和诸葛亮搬上文学作品,说唱、戏曲广泛传播三国故事,全国各地又建庙塑像,香火祭祀,使得刘备诸葛亮终成为家喻户晓、万人敬仰、流芳百世的人物,后人难以超越。
不知不觉到了锦里民俗区,这是一条几米宽、很长很长的古街,环绕武侯祠,保留清末民初建筑风格,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成都文化旅游新亮点,突出川西的民风、民俗。古街两边多为二层楼,楼下是各式各样的店铺,美食小吃、工艺品居多,楼上是茶馆、书场、戏场,打出招牌是四川竹叶青茶、川戏变脸,价格不高亲民,一人30元,可呆上半天。
游完武侯祠,到锦里民俗区休息,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上楼喝茶、听书、看戏,慢慢消磨时光;也可以结伴聊天,聊三国故事,谈英雄美女,体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欢乐氛围。
2024.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