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东丘陵的皱褶里,新昌的茶山总在清明时节苏醒。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天姥山的云霭,漫山遍野的茶树枝头便绽出雀舌般的嫩芽,这些青翠的精灵带着大唐的诗韵、两宋的风雅,在当代人的掌心舒展开千年未变的脉络。
"明前茶,贵如金。"65岁的徐大伯总在春分后第三日开园采茶。他的拇指与食指关节因六十载"提手采"而变形,却仍能精准掐下符合"大佛龙井"标准的嫩梢。在徐家祖传的柴火锅前,他演示着"抖、搭、捺、拓"十大手法,青叶在200℃的铁锅中舞蹈,渐渐收敛成扁平挺秀的"宝剑形"。茶香升腾的瞬间,整个厨房都成了禅房。
海拔800米的天姥山茶园,终年与云雾缠绵。这里的茶树与杜鹃共生,落叶腐殖质孕育出独特的"山韵"。清晨跟茶农王婶上山,见她采满一篓便对着群山喊一段"茶谣",苍凉的调子惊起几只白鹇。在茶亭小憩时,她取出粗陶罐,用山泉冲泡刚炒制的天姥云雾,茶汤氤氲间忽然领悟:所谓"茶禅一味",或许就是这般物我两忘的简单。
当夕阳为茶山披上金纱,晚风送来阵阵清香。这香气里藏着谢灵运踏过的山径,皎然禅师写过的茶诗,也飘进了杭州茶馆的玻璃杯、上海白领的随身壶。从《全唐诗》里走来的新昌茶,正以新的姿态继续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在每一次注水、每一回品啜中,完成着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
欢迎您来新昌,在茶山民宿的露台上,就着星光泡开春天。您与茶的故事,我们备好泉水等候倾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