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大发明禁不起推敲

[复制链接]

6413

主题

5万

帖子

7万

积分

天大副教授二级

银见银爱滴小公举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是楼主我老大
发表于 2024-7-18 09: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40

帖子

742

积分

天姥小学六年级

沙发
发表于 2024-7-18 09:21: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413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板凳
发表于 2024-7-18 09:29: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这样有定论的历史结论也拿来质疑,你收了人家多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1

帖子

4251

积分

天姥大学一年

地毯
发表于 2024-7-18 09:33: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想想明天吃什么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二年

地板
发表于 2024-7-18 09:35: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6#
发表于 2024-7-18 09:35: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经不起推敲的东西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13

主题

5万

帖子

7万

积分

天大副教授二级

银见银爱滴小公举

7#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09:35: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稻桶山人 发表于 2024-07-18 09:29
这样有定论的历史结论也拿来质疑,你收了人家多少钱?

那只是你的定论,而你的定论跟韩国人的一些被我们嘲笑的言论是一样的性质,纯属自娱自乐。

我中学的时候就有疑问,历史书上的莎草纸都有6千年历史了,怎么还轮得到你东汉蔡伦来冠名发明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413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8#
发表于 2024-7-18 09:54: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你写成论文拿到国外去发表吧,你的主子会赐你冷馒头吃,在论坛里说,徒招人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413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9#
发表于 2024-7-18 10:13: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纸的发明,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推进了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众所周知,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也就是说,造纸的技术是中国人发明的,,改进造纸术的蔡伦更是大名鼎鼎。但是,关于纸张是否是中国人首先发明这一问题,在有些历史学家的论证中仍然存在争议。因为他们认为:埃及人所发明的莎草纸,才是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质媒介。如果确实如此,为何领先中国一千人多年发明莎草纸的埃及人,没有被认为是纸张的首先发明者呢?


蔡伦卡通形象
笔者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原因有。第一:埃及人所发明的莎草纸,根本不符合古文献和当代大家对于“纸的定义”。在一些古文献和权威的百科全书中,“纸的定义”为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过叩解、打浆等诸多步骤,形成一种具有张力的丝状物,并具备书写、可折叠功能。只有具备以上这些主要条件,才能够称为真正的纸。然而,诞生于埃及的莎草纸,它的制造过程并非如此。


莎草纸
这种纸的基础原料为可长到三米多高的莎草茎,埃及人将这种植物的外皮削去,再将它的内茎切成薄片,放入水中浸泡几天;过几天后,将这些薄片捞出来,使用木锤进行反复敲打,让薄片失去多余的水分;接下来将几个薄片对齐,一字横向排开,然后在这些薄片上压紧石块,挤出薄片内部的糖质粘液,让薄片自行粘合。
放在太阳下晒干以后,再通过象牙、贝壳等物品打磨草片表面。这样一来,可以用于书写的莎草纸就制造完成了。从莎草纸的制造过程可以看出,这种所谓的“纸”确实能够作为书写材料多加利用,但是从纸的定义出发,莎草纸并不是真正的纸。而中国的造纸术所造出来的纸,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所以说,纸张是由中国人首先发明的并没有任何错误。


造纸术
第二: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世界历史有着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美国历史学家曾经出版过一本《对历史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物》,这100位人之中,发明了造纸术的中国人蔡伦排在第7位;在整本书39位的科学发明家中,蔡伦又排在了第2位。这位用树皮、麻,破布原料制造出纸的蔡伦,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它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造纸术发明后,4世纪传到了朝鲜,7世纪传到了印度,8世纪传入了阿拉伯,10世纪传入了摩洛哥,在往后1700年的岁月里,中国造纸术风靡世界五大洲。


莎草纸
再来看看莎草纸,从它诞生以来到莎草纸彻底泯灭于历史中,这种由埃及人所发明的纸张,只局限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使用。正是由于制造它的原料长在沼泽边上,这使得莎草纸不能够被广泛制造使用。除此之外,这种纸不能进行折叠、颠簸,因为它薄脆易碎,即便它也是一种纸质书写工具,可是这种不能进行传递的纸张,完全限制了文化的交流发展。
莎草纸的这些巨大缺点,导致人们开始寻找可以代替莎草纸的替代品,而中国发明的纸张也正在这一时期进入欧洲,莎草纸最终走向了绝迹的局面。就以上两点来看,纸张确实是由中国人首先发明的,而埃及的莎草纸,只能被称之为一种纸质媒介,而非真正的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413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10#
发表于 2024-7-18 10:16: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既然如此,国产纸是如何制造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养蚕抽丝的过程当中,剩下了许多恶茧、病茧。老百姓很节俭,恶茧、病茧也不能轻易浪费,所以勤劳的中国人民用漂絮法制取丝绵。多次漂絮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残絮多了,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便是中国纸张最早的来源。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成果非常成功,因为制造出来的纸张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此后,人们根据蔡伦技术,总结出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术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干燥,将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每一步的步骤都非常清晰,制作出来的纸张,不仅耐用,而且保存时间非常久。它也是现代纸张制造技术的“祖宗”。

埃及莎草纸的生产过程又是怎样的?大体总结一下,他们其实不是制造纸张,而是在编制炕席,莎草纸就是一种席子。因为生产莎草纸的原料,是“纸莎草”的茎,人们先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再将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一片片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除去所含的糖分。

随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上另一层,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把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纸的成品。
制作完成的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当中很容易保存,在略微潮湿的环境当中,保存的时间不长久。再潮湿一些的环境,纸张就会非常容易损毁,而且席子造型的纸张,也不利于交换传播。

理解完中国造纸术与埃及造纸术的制造过程,以及制造出来的纸张对比,就可以发现:埃及造纸术制造出来的纸张,质量非常不过关,所以当中国的造纸术再次传到埃及之后,很快就受到了埃及民众的欢迎。

这就造成了“编制炕席”法生产的莎草纸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失传了,失去了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据世界史记载,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退出历史舞台。埃及、欧洲等人,一直用牛皮纸、羊皮纸写字。由于羊皮纸、牛皮纸的费用非常贵,平民根本用不起,所以在推动文化传播过程当中,没有起到关键性意义。
追溯中国造纸术的传播过程,可以发现他们是沿着唐朝——阿拉伯——欧洲路线传播的。“造纸术”简直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泱泱大国有如此多的宝藏,不仅仅是造纸术,还有许多令世人称赞的文化以及技术,它们都是我们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贝。身处在中华的大地上,我们要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华夏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11#
发表于 2024-7-18 13:47: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小情绪闹闹 发表于 2024-7-18 09:35
那只是你的定论,而你的定论跟韩国人的一些被我们嘲笑的言论是一样的性质,纯属自娱自乐。

我中学的时候 ...

赶紧收款记录拿出来给我看看你到底收了多少钱 才要来抹黑我们伟大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ICP备2021020645号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11-17 14:13 , Processed in 0.111368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