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县上下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省市决策部署,力行“六干”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抓产业、扩投资、促消费,全县经济运行呈现“向稳向优、量质双升”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GDP)331.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62.71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58.08亿元,增长8.0%。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增长5.0%、9.2%、5.5%、7.8%,牧业产值下降17.4%。蔬菜、水果、茶叶产量分别增长3.3%、4.0%、3.3%。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08万头,同比下降5.1%;上半年,生猪出栏2.34万头,下降23.0%。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29个行业大类中,1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增长面62.1%。增加值总量前十行业增速呈现“八正二负”,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2.4%、8.2%。从三大主导产业来看,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1%,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增长5.3%,汽车零部件(大交通)产业增长8.1%。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11.2%、6.4%。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9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六正三负”,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7%、52.3%、5.6%。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3%;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1%。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6%、37.6%。“以旧换新”政策效用释放,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4.4%、191.8%、36.9%。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51.4%。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0%,较一季度提高4.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0%。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6%,建安工程投资增长9.5%,制造业投资增长14.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6%,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92.0%。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5%,高于全市平均1.1个百分点。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7%。从分类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四升四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9.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下降1.8%,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1%。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7%。从分类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四升四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9.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下降1.8%,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1%。
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97元,同比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61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28元,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70,较上年同期缩小0.02。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5%、12.1%、11.9%、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2.9%,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率50.63%,同比增长3.0%。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县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运行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有待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小县六大”再突破、“八个奋力”干出彩的工作主线,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持续向好。
来源:新昌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