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山民生活(旅游散记) 俞柳青
峨眉山景区面积15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1万零点,是典型的地广人稀。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实行退耕还林、禁种农作物,峨眉山山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摆脱了以前靠山吃山的农耕生活,过着经济来源多样,生活节奏悠闲的日子。2024年11月19日,我游5A级风景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爬山涉水,翻岗越岭,把见到的峨眉山山民生活记叙如下:
从万年停车场到万年寺,是5里左右的上坡石阶路,每天有无数的游客拄着竹杖一步一步爬山。中途石阶边有一个茶庄,是几间四面透风的无墙房屋,中间放着几排长桌子,配有椅子,旁边有一个柜台,销售瓶装水、快速面、零食、工艺品等。茶庄旁边有一个小村庄,大约10几户人家,零散地掩映在绿树丛中,乍看还不易发觉,住的是较为破旧的一楼或二楼的木房子,房子旁边有一些耕地,种一些蔬菜,树林中养一些鸡。
游客爬到该茶庄有些疲劳,导游叫大家到茶庄歇息一会。这时,等候在茶庄路边的年轻女山民,热情招呼大家进去,坐在椅子上休息,给每个游客分一个塑料杯子,放上峨眉山山茶,泡上热开水,嘱咐尽管喝,是免费的。喝着甘冽可口的茶水,看着四周苍翠群山和潺潺流水,游客心旷神怡,大赞好茶好山好水。年轻女山民上来推销茶叶,有峨眉山产的竹叶青茶、雪芽茶和山茶,价格七八百元一斤,并且说:“在茶庄做生意不是天天能做,村里是轮流的,每3天轮到一次,这次做不了生意,就要等到下一次了,希望大家多买点。”峨眉山茶叶确实不错,无污染,泡出的茶水碧波荡漾,茶不醉人人自醉。讨价还价最后五百元一斤成交,有买2两的,也有买半斤的。推销茶叶后,年轻女山民又推销峨眉山药材,主要是川贝和天麻,峨眉山川贝属于上品,为润肺止咳之良药,峨眉山天麻是平肝息风的名贵药材,有些游客是特地来峨眉山购买,比起城市药店自然是从山民手里购买便宜,懂药材、需要的游客也掏钱购买。每个旅游团队到此,总有些人购买茶叶和药材,建茶庄,卖茶叶药材是峨眉山山民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喝了茶,歇息会,体力恢复了,大家走出茶庄,继续爬山。前面是较陡的一段山岭,年纪大、身体弱的游客感到吃力,等候路两旁的山民纷纷叫嚷:“滑竿,滑竿,把你抬到万年寺!”峨眉山的滑竿是正规的,一切都是政府和村组织安排的,抬滑竿的地点是固定的,人员编成一组,一天抬滑竿挣到的钱,组内人员平分,没有争地盘、抢生意的;抬滑竿的价钱明码标价,起始地点,多少距离,多少钱,都规定好,写成告示,一目了然,贴在岩壁上,不会敲诈游客,一般坐一次滑竿,大约200元钱左右。我们走到岭顶,见到两个山民气喘吁吁抬着一顶滑竿上来,滑竿上坐着一对母子,孩子父亲在旁边走。峨眉山滑竿生意是有的,但不是很好,抬滑竿的山民多数是在等待生意,他们说:“自从山上建了索道,滑竿生意就少了许多。”滑竿生意虽然少了,他们还得继续抬滑竿,这把年纪,不抬滑竿能做什么?还得靠抬滑竿的收入过日子。
峨眉山长长的陡岭边,每每看到一些中老年的男女山民在路边摆个摊,售卖茶叶、川贝和天麻等药材及竹编、木雕等手工艺品,他们知道游客爬陡岭吃力,往往会停下来歇息,这恰是售卖的好机会。路边摊贩的价格似乎比茶庄便宜些,欢喜价格便宜的游客会购买。许多中老年男女山民靠路边摆摊解决就业,获取收入过生活,经营也是文明的,没有强卖硬卖缠卖的现象。
游完峨眉山,我们徒步下山,感觉有些累,见后面一个50多岁的妇女健步如飞,飞快下山,好生奇怪。不一会她已走到我们面前,原来是正宗的峨眉山女山民,难怪走石阶如履平地,我们城里人游客哪里走得过她。她告诉我们半小时就到停车场了,似乎见到我们疲劳窘态,安慰我们罢了。50多岁女山民跟我们聊起天,告诉我们:她们家小孩已在山外安家,家里只有两夫妻,她被寺庙雇佣做零工,月工资2500元,她丈夫抬滑竿,年收入二三万元。聊天之间,满脸笑容,虽然同是峨眉山山民,一些聪明能人已经办起民宿、宾馆,当上了老板,但她不与他们比,自己虽是干活但省心无忧,对目前生活十分满意,幸福指数是高的。或许她有事,或许嫌我们走得慢,50多岁女山民停止聊天,径直往前走了,一会儿不见踪影,她的心态、她的健行,着实令我们这些退休老人羡慕。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峨眉山山民日渐减少,但无论怎么样?5A级风景区和佛教名山的峨眉山总会有山民,他们继续生活在这片祖祖辈辈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过着自己喜欢、心安理得与外界不一样的生活。
2024.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