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子收徒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1681

帖子

4662

积分

天姥大学二年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是楼主我老大
发表于 2025-5-18 12:2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省
       孔子在论语中说有教无类,现实却是每次拜师,都要收学生十条肉干。论语中是这么记载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你自己送十条肉干过来,我就不会拒绝给予教诲。 束脩,指的就是十条肉干。文献可查
      要知道春秋战国,那时候老百姓饭都吃不饱,有多少人吃的到肉。所以我真的不理解孔子有教无类,是怎么表现的。也是从论语开始,鼓励人们吃苦耐劳。什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现在看来真的一派胡言。为什么不是估计人们享乐,有限的生命里去体验自己喜欢快乐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2

主题

5056

帖子

7187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一年

板凳
发表于 2025-5-18 14:1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字面含义与历史背景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出自《论语·述而》,字面意思是:只要主动带着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来求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导的。"束修"即十条干肉,是古代拜师时表达诚意的菲薄礼物,并非学费,而是体现尊师重道的礼节。孔子收徒讲学不设经济门槛,对贫困学生如颜回也予以周济,因此"束修"更多象征学生对学问的尊重和求学态度。
孔子的教育理念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核心思想。他强调教育应打破阶级壁垒,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学生主动求学且心怀诚意,皆可受教。这种理念在贵族垄断教育的春秋时期具有进步意义,推动了平民教育的普及。同时,"自行"(主动)二字凸显孔子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重视,认为教育需以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
文化礼仪的象征意义
"束修"作为最基础的见面礼,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师道的尊重。孔子虽不强制学生送礼,但遵循"执贽为礼"的文化传统,将礼节视为诚意和态度的试金石。若学生因贫困无法备礼,孔子仍会因"洁己以进"(洁身自好、主动求学)而接纳,说明他更看重精神层面的尊师而非物质形式。
现代启示与误读辨析
部分观点误将"束修"等同于学费,认为孔子收取财物。实际上,孔子中年后经济宽裕,无需依赖学生供养,且史料明确记载其周济贫困弟子。这句话的现代启示在于: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内在动力与尊重师道的态度,而非物质交换。当代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核心仍是"尊师重教"的精神传承,而非利益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23

帖子

929

积分

天姥中学初二

沙发
发表于 2025-5-18 14:08: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B2-20030113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9-20 22:24 , Processed in 0.121963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