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晚上21点,新昌县儒岙镇天姥山风景区出现线路跳闸,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儒岙供电所综合班副班长张向东看到群里故障通知后,立马起身准备奔赴现场,“可是张班,你的腿不是下午刚受伤吗,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吧。”儒岙供电所所长余善国劝说道,“抢修中这点伤算什么,我的腿还可以用,这条故障线路我很熟悉,我跟你们一起去,大半夜的咱们得赶紧恢复送电。”
抗冰抢险的“倔骨头”
每次儒岙供电所出现线路故障,张向东一定冲在最前面。这次寒潮天气很罕见,山里每条路都结着冰,电力线路覆冰严重程度让张向东想起了08年的特大冰灾,那是16年前他刚入职便投身到山区线路抗冰抢险中,也是他第一次认识到冻雨,经过那次跟班组里师傅的一起顽强“作战”,他不仅学到了抢修技能,还学到了股倔劲。
凭着这股倔劲,面对16年来最严重的覆冰天气,张向东每天早上6点起床赶往所里,凌晨3点左右才回家,每天至少2万步。截至24日中午1点,在2天多一点的时间里,在零下5摄氏度的山区里,他跑了15次现场,处理了7处故障。
23日下午4点30分,他在砍树的过程中不慎摔倒,膝盖和脚趾都受了伤,可他抖了抖身上的冰泥土就继续砍树,“大家都在忙,张总都过来帮我一起砍树了,我这点皮外伤不重要,这么冷的天让村民赶紧用上电才重要。”此时的张向东不仅脸是红的,手是红的,膝盖和脚趾也是红的。
儒岙线路的“活地图”
“这条线路我熟悉,我去的话故障找得快一点。”这是每次抢修时张向东最常说的一句话,因此张向东也被儒岙供电所称为“活地图”。此次恶劣的天气严重影响了抢修过程,多亏了“活地图”加快了抢修进程。
2008年张向东入职后,便一直扎根于儒岙供电所从事配电线路建设运检工作,16年的一线工作,让他非常熟悉儒岙所的每一条线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些线路都在我的脑子里。”
24日凌晨2点,报国P013线清凉寺支线故障,张向东第一时间判断出故障位置和故障类型,仅用了半个小时就恢复了供电。“光靠我这个‘地图’也不行,公司高自愈自动化配电网的建设才是关键。”据悉,得益于高自愈自动化配电网建设,此次雨雪天气新昌精准定位了故障范围,有效减少供电所人员巡视范围,同时,通过遥控量子(5G)操作开关,减少供电所人员现场操作。
村民心中的“热心人”
除了“倔骨头”、“活地图”,张向东还是大家心中的“热心人”,22日上午10点,儒岙镇道路覆冰严重,在巡线过程中,张向东发现一辆私家车被困,无法前行。他和同行抢修人员一起使用铁锹等工具,铲除车辆周围的积雪,一起推动车辆前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受困车辆终于成功驶出积雪区域。
“你们跟着我的脚步走,地面结冰路滑。” 张向东手拿着砍刀、脚穿雨靴小心翼翼地带队在满是冰雪的山路中行走。刚刚救援完被困车辆的,他马上组织抢修人员前往故障点,黄色的安全帽在满是冰凌的深山中格外显眼。
又是冰、又是雪、又是风,恶劣的天气给抢修工作增加不小的难度,为了能尽快恢复送电,张向东常常顾不上吃饭。70多岁的朱奶奶看着门前忙了一中午的张向东,想到他上次帮忙家里整修线路时送来的一箱方便面,主动招呼他们来到家中休息,并给大家泡上了热腾腾的泡面。“你们这些人,可真是热心啊!”朱奶奶心疼地说道。
来源: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
原标题:他说,抢修中这点伤算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