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一到,山林间的野生蘑菇就悄悄冒了头。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无害的“野味”,可能藏着致命危险!
菌子千千万 看好再下肚
最近,新昌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连续收治了多例蘑菇中毒患者。其中一位市民石先生,因为误食毒蘑菇,从“好好吃饭”到“命悬一线”,仅仅用了几个小时……
惊险6小时!误食毒蘑菇后,他被紧急送进EICU。
7月13日中午,石先生把上午在野外采的野生蘑菇做成了“美味”,独自一人吃得津津有味。可到了晚上7点,剧烈的呕吐感突然袭来,浑身难受。强忍不适,自行驾车来院途中感全身麻木,无法再进行驾车,呼叫救护车来院。
患者说:“这个蘑菇很漂亮的,颜色很艳,朋友还跟我说这是有毒的,不能吃,我自己想想有毒么就少吃一点吧。”描述的蘑菇的样子很可能是毒蘑菇!急诊科副主任高翔一看情况,立刻启动中毒救治绿色通道。洗胃、导泻、联系重症医学科会诊……一系列急救措施紧锣密鼓展开。
就算是少吃点的毒蘑菇,石先生已经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情况危急。医生当机立断,将他转入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通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清除血液毒素,一步步把他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
暖心!康复后,他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来了,7月22日,刚痊愈出院的石先生和家属特意来到急诊科,手里捧着一面锦旗,还揣着一封亲笔写的感谢信。“太感谢你们了,要是再晚点,后果不堪设想!
中毒症状要警惕急救要点记牢!
面对感谢,高翔主任却更想给大家提个醒:“看到患者康复我们特别开心,但更希望大家记住——野生蘑菇千万别乱采!一旦误食,第一时间就医,别抱任何侥幸!”
毒蘑菇的“套路”可太多了,不同种类中毒,症状大不一样:
1胃肠炎型
吃后半小时到3小时,就会恶心、呕吐、肚子疼。
2神经精神型
1-6小时可能出现幻觉、抽搐,甚至昏迷。
3溶血型
6-12小时后,尿液变成酱油色,还会贫血。
4肝损伤型
潜伏期最长,一旦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往往最危险。
让我们一起预防
万一误食,记住这3点能救命:
1.立刻送医:带上吃剩的蘑菇或照片,方便医生快速判断毒源。
2.别等别拖:有些毒素“潜伏期”长,就算症状轻了也要盯紧。
3.不信偏方:催吐、喝绿豆汤这些“土方法”可能帮倒忙,加重病情。
预防毒蘑菇中毒,就靠这4点!
目前,毒蘑菇中毒还没有特效药,严重的可能要做血液净化,甚至肝移植。所以,预防才是最关键的!
不采摘:野生蘑菇长得太像,专家都可能认错,咱普通人别冒险。
不购买:路边摊、非正规市场的“野生蘑菇”,风险高到不敢想。
不食用:别信“颜色艳的才有毒”,朴素的、煮熟的照样可能致命。
早就医:一旦误食,带着蘑菇样本赶紧去医院,黄金时间别错过。
如果不小心误食毒蘑菇,可随时联系新昌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4小时中毒救治绿色通道:
电话:0575-86380701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鼓山中路117号(急诊科)
生命只有一次,千万别拿“尝鲜”赌健康!转发提醒身边人,远离野生毒蘑菇,平安过好这个雨季~
来源:新昌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