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竹小住》 ——袁枚 我爱班竹村,野花得真意 虽非神仙居,恰似仙人地 可惜游客心,小住非久计 一出白云中,又入人间世 图/小拇指
这个恰似仙人地的班竹村,位于天姥山主峰班竹山西麓。据传村落始建于东晋,为古代天姥、天台和临海古驿道上的重要村落。在村口,我们还遇上了62岁从河南洛阳来的骑行客,问我们天姥山是否在此,小的时候在书本上念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直被诗仙李白在诗里描绘的场景所魂牵梦萦着。
图/西瓜夏天
图/西瓜夏天
由“天姥门户”往里走,会先经过一条斑竹小径,路的两边满是斑竹,班竹村就是因多斑竹而得名,取名“斑竹村”。后因“斑”与“班”混用,亦称“班竹村”。据村中长者口述相传:古代村庄通往天台、临海、会墅岭为必经之路,有强人(强盗)出没。良人(丈夫)路经此处谋生,往往有去无回。奈何家徒四壁,唯有铤而走险。因此,妻儿终日伤心不已,盼夫早归,滴泪于竹上,呈现点点泪斑。世人为谨记先辈生活艰辛,与天姥门户处,特建“斑竹小径”。 图/西瓜夏天
图/小拇指
斑竹小径的尽头,便是由手绘印制而成的一幅班竹古村旅游导览图,上面标注了“班竹红八景”与“班竹古八景”以及古驿道,简洁明了又甚是精美。 图/西瓜夏天
司马悔桥又名落马桥,是班竹村口古驿道上的石拱古桥。相传唐代道家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隐居天台铜柏山,无心仕宦之途,因唐玄宗数诏出山,至此而悔,故称之为“司马悔桥”。桥东有司马悔庙,据说凡官员至此都要“武官下马、文官下轿”,以示敬仰,故名“落马桥”。 图/洋斯拉夫
图/西瓜夏天
站在司马悔桥上,可看脚下“惆怅溪”穿村而过。惆怅溪出自古代刘阮采药遇仙故事。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入天姥山采药,遇仙子,结为伉俪。半年之后,两人回到故里,早已物是人非。于是,刘、阮两人又思念仙子,沿着小溪寻找,却再也找不到原路。因此,溪边徘徊良久,惆怅不已,故取名惆怅溪。传说在惆怅溪等候,有缘之人必能遇到“仙女”缓缓而来。 图/西瓜夏天
为纪念司马承祯看破红尘、淡泊名利,在桥头所建司马悔庙。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在县东南四十里,相传司马子徽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故,此山名为司马悔山,为道家六十福地。又因,天姥山为道家六十福地。因此,司马悔庙所建之地为道家的“双福地”。人们常驻于此,有通灵、纳气、惜福之感。 图/西瓜夏天
与司马悔庙遥相呼应的,是班竹村党建新八景之一的太白殿。为打造唐诗之路,殿内供有谢灵运、李白、司马承祯等与唐诗之路有关的九位诗人像。章书记介绍说,这是村两委干部以及全村601人捐款100多万所建,体现了班竹人打造“唐诗之路”的决心!
图/西瓜夏天
横穿班竹村中之路为古驿道,早先为晋朝诗人谢灵运开拓,故又称谢公道,正巧位于天台与嵊州中间,到天台与嵊州各80里路。古驿道长约一千米,宽二米左右,由鹅卵石铺成,饱经沧桑,历久弥新,是“唐诗之路”的最精华地段之一。当时沿古驿道,整个村落有大公馆、小公馆、商铺等。据记载,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清代诗人袁枚、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等名人雅士或在班竹投宿,或在班竹驻足。 图/西瓜夏天
位于古驿道边的章大宗祠,为纪念清代状元章鋆所建,是班竹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也是文保单位。该祠堂面阔五间,正厅三间,两侧各五间,看楼连接戏台前廊。大堂檐柱、戏台藻井等雕刻工艺十分精致。宗祠虽经百年风霜,但祠堂内古朴幽雅,雕刻精细,韵味十足,文化气息浓厚,后人称之为“状元祠”。 图/西瓜夏天
2016年“梦天越”乡村旅游风景区建设丛林探险、河上索道、水上穿越、自然攀岩、沙滩寻宝等20多个项目,是周末出行的好去处。而目前在建设中的有长达一千多米的高空滑道,很是惊险刺激!图/网络
图/太后受惊了
周日的班竹村,不乏拄着登山杖的外地游客,有从网上看到而慕名前来的上海游客、有来自邻市嵊州的、更有自发组成十几辆车来自苏州的车队。每每逢此,章书记都会热情为游客介绍登山路线及村落历史,深受村民与游客喜爱。 图/西瓜夏天
走进唐人客栈的时候,店家正在准备茶水。他笑笑说,每天都会在桌上备些茶水,游客要是乏了,进来便可以有水喝,有位坐,有书看。 图/西瓜夏天
若有一日,必是要与心爱之人去《班竹小住》的,站在司马悔桥上看惆怅溪水流,去司马悔庙熏染些通灵福气,牵手走一走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古驿道,学李白三登天姥山,看“云霞明灭或可睹”的日出云雾,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山势挺拔。 图/西瓜夏天
任家村:待到四月映山红开时,定要尝着七彩麦饼走一走长寿岭 (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