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起源的传说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古代的腊祭习俗有关。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就有在年终时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传统,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而“腊”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意味着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人们通过祭祀活动来感谢神灵和祖先的庇护,并祈求来年的好运。这一习俗逐渐发展,形成了腊八节。 二、是与佛教的成道节相融合。相传释迦牟尼在腊八日悟道成佛,因此寺庙也会在这一天举行诵经、煮粥供佛的活动,并将粥施舍给穷人,以示慈悲。这一习俗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腊八节的文化内涵,也让腊八粥成为了节日里不可或缺的象征。有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深山中苦修六年未得觉悟,后因一位牧女施舍的一碗粥而恢复体力,并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这一天恰逢农历十二月初八。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传说。比如“赤豆打鬼”的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惊吓孩子,而这些恶鬼害怕赤豆,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用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36。还有与元末明初朱元璋相关的传说,据说朱元璋在落难时从老鼠洞中找到五谷杂粮熬成粥,因那天是腊月初八,后来他便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那锅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这些传说都赋予了腊八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节日内涵。
摘取自百度百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