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两种你们都分别叫啥

[复制链接]

153

主题

852

帖子

3984

积分

天姥中学高三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是楼主我老大
发表于 2025-1-14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省
看抖音在说第一个叫蒜苗,第二个叫蒜台,我怎么记得第一个我们就叫大蒜呢,第二个叫蒜苗。你们怎么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70

帖子

615

积分

天姥小学五年级

沙发
发表于 2025-1-14 14:01: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第一种叫蒜苗,第一种叫蒜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7584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板凳
发表于 2025-1-14 14:07: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第一种叫大蒜苗,第二种叫蒜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08

帖子

1012

积分

天姥中学初三

地毯
发表于 2025-1-14 14:15: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抖音上是标准叫法,新昌人大部分跟你一样,所以说地方特色,生活习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4070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地板
发表于 2025-1-14 14:2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抖音还把汤包叫馄饨 把肉馒头叫包子 自己脑子思考思考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三年

6#
发表于 2025-1-14 18:18: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我们跟楼主一样的叫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849

帖子

1929

积分

天姥中学高一

7#
发表于 2025-1-14 18:27: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市
第一个叫大蒜??那请问平常对于那种一颗颗的大蒜怎么叫的呀

点评

整个的叫大蒜头,一粒一粒的叫大蒜子,茎部的叫大蒜梗,带叶的叫大蒜叶,整株的叫大蒜或大蒜叶等,新昌基本上叫大蒜大蒜叶。反而后面的叫蒜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14 18:47
大蒜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14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829

帖子

1985

积分

天姥中学高一

8#
发表于 2025-1-14 18:39: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深夜拾荒老汉 发表于 2025-01-14 18:27
第一个叫大蒜??那请问平常对于那种一颗颗的大蒜怎么叫的呀

大蒜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829

帖子

1985

积分

天姥中学高一

9#
发表于 2025-1-14 18:47: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整个的叫大蒜头,一粒一粒的叫大蒜子,茎部的叫大蒜梗,带叶的叫大蒜叶,整株的叫大蒜或大蒜叶等,新昌基本上叫大蒜大蒜叶。反而后面的叫蒜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829

帖子

1985

积分

天姥中学高一

10#
发表于 2025-1-14 18:47: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深夜拾荒老汉 发表于 2025-01-14 18:27
第一个叫大蒜??那请问平常对于那种一颗颗的大蒜怎么叫的呀

整个的叫大蒜头,一粒一粒的叫大蒜子,茎部的叫大蒜梗,带叶的叫大蒜叶,整株的叫大蒜或大蒜叶等,新昌基本上叫大蒜大蒜叶。反而后面的叫蒜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826

帖子

8495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11#
发表于 2025-1-14 21:4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山越之地不是中华主流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123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此生纵有千年寿,尽献苍生做党

12#
发表于 2025-1-15 06:17: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毛西 发表于 2025-01-14 14:29
抖音还把汤包叫馄饨 把肉馒头叫包子 自己脑子思考思考就知道了

你搞搞清楚,是新昌人把馄饨叫做汤包,把肉包子叫成肉馒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B2-20030113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9-21 02:43 , Processed in 0.155131 second(s), 2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