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信息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190|回复: 1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官方正名!新昌两个名小吃来源悠久,其中的“镬”可追溯到…

  [复制链接]

44

主题

1789

帖子

9388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三年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4-1-11 19: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浙江省
咱们新昌有两个名小吃 :炒岁糕和镬拉头。今人书面写炒年糕,其实岁糕因王安石的诗《元日》里有爆竹声中一岁除,可以推断出,至少宋朝,我们新昌已经叫岁糕了(现在很多人以为是水糕两个字),建议政府号召全县改名新昌炒岁糕作品牌推广,以区别其他地区年糕叫法(尤其那个隔壁邻居),以显示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这个镬字,现广东等南方广大地区还是叫镬,是相当古老的汉字。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我们保留了镬拉头的叫法,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历史传承。建议大街上的锅拉头招牌也改下。显得既有特色又有文化,给外地人一种好奇想去探究的想法,又给本地人更亲切的感觉。



原标题:建议官方给新昌两个名小吃正名!

评分

参与人数 1天姥豆 +5 收起 理由
四明山樵 + 5 【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9440

帖子

1万

积分

天姥大学博士一年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

92#
发表于 2024-1-23 08:0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只能说真的是个大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6

帖子

494

积分

天姥小学三年级

91#
发表于 2024-1-21 23:43: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天姥丫丫 发表于 2024-01-11 21:01
“镬”就如陕西那个“biáng”字,会引起游客的好奇,楼主说得对可以推广。

不是让人好奇,本来就是从镬里制作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6

帖子

494

积分

天姥小学三年级

90#
发表于 2024-1-21 23:20: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新昌话,包含了多少晋代宋代古音古词啊。晋宋两代东渡,多少百姓(当时的大小贵族)逃到了新昌嵊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6

帖子

494

积分

天姥小学三年级

89#
发表于 2024-1-21 23:15: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锅拉头,是什么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6

帖子

494

积分

天姥小学三年级

88#
发表于 2024-1-21 23:14: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还有“麦虾汤”已被一些人写成了“麦花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主题

2954

帖子

9142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三年

87#
发表于 2024-1-18 15:59: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789

帖子

9388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三年

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15:56: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中国

经历过都忘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830

帖子

8499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85#
发表于 2024-1-16 14:53: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6 11:23
那个是糯米饭,糕花是打好还没冷却的岁糕,可以做好多形状 元宝 动物啥的

你小时候没经历过

点评

经历过都忘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6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830

帖子

8499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84#
发表于 2024-1-16 14:51: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看来你真是凭空想象的,给你普及下流程。
先是浸晚米若干天,沥干后挑到加工厂,带上柴火。
第一道工序是磨粉,第二道米粉上蒸笼蒸熟,这就是糕花,第三道把糕花倒在木板台上冷却一会,然后推到年糕机挤压出年糕。
你讲的做元宝小鸟孙悟空的年糕可不是你认为的一段一段的,是用特别加过糯米的一蒸笼糕花倒到捣臼里面用机器带动的捣捶捣出来,然后拿到桌面用毛竹杠压成圆饼,再用线割成四块。要做元宝啥的就用这个年糕。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789

帖子

9388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三年

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11:23: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中国
江南细雨 发表于 2024-01-16 09:44
糕花不是蒸熟还没捣的吗?

那个是糯米饭,糕花是打好还没冷却的岁糕,可以做好多形状 元宝 动物啥的

点评

你小时候没经历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6 1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1754

帖子

7873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一年

82#
发表于 2024-1-16 09:44: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1-13 15:43
这是家里收藏的生于民国的新昌人名俗专家,杨眉良先生著的《新昌风情录》里写的,总是权威了了吧

糕花不是蒸熟还没捣的吗?

点评

那个是糯米饭,糕花是打好还没冷却的岁糕,可以做好多形状 元宝 动物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6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830

帖子

8499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二年

81#
发表于 2024-1-16 08:52: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搞来搞去外地市场还是认嵊州的,诸暨年糕也比新昌的名气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913

帖子

7362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一年

80#
发表于 2024-1-15 14:1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楼主有心了,确实应该发扬咱新昌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789

帖子

9388

积分

天姥大学硕士三年

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3:46: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中国
大前门 发表于 2024-01-15 12:26
经常看到锅拉头三个字,恨不得上去帮改了,想想又算了

跟我一样强迫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42

帖子

192

积分

天姥小学学前班

78#
发表于 2024-1-15 12:26: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经常看到锅拉头三个字,恨不得上去帮改了,想想又算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897

帖子

1911

积分

天姥中学高一

77#
发表于 2024-1-14 13:34: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锅拉头不伦不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521

帖子

6539

积分

天姥大学四年

76#
发表于 2024-1-14 07:36: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新昌万里蓝天 发表于 2024-01-12 12:04
小将是叫水糕谐音丝糕的,水跟丝谐音比如说以浪丝就是喝水的意思,也跟岁谐音比如说几丝六丝指多少岁的意思,水是官方叫法,而他谐音丝是土话,用水碓做的也有叫打糕=档糕,水糕=丝糕,也就说明跟水(丝)有关制作出来的叫水糕(丝糕),跟岁感觉不是很有联系,岁跟年应该是统称寓意的代称

现在是店里有,要吃多少直接买多少,以前是每家每户一年到冬季才搞一次,搞好放硬实后就用冬水加碱保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521

帖子

6539

积分

天姥大学四年

75#
发表于 2024-1-14 07:30: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芮乐 发表于 2024-01-11 23:44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岁糕。因为过年吃的 新昌方言水糕 水糕 同音

因为以前每年年前做好多水糕,做好放置几天后就一直放水里保存,或许这原因,是写作水糕的原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590

帖子

629

积分

天姥小学五年级

74#
发表于 2024-1-13 21:33: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3 08:31
古代农耕社会,一年就冬至过年才做一次,所以叫岁糕。吃的东西要加水的多了,榨面也要水,难道叫水面。不像现代,天天好做,已经商业化。

榨面是特制工具榨出来的叫榨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590

帖子

629

积分

天姥小学五年级

73#
发表于 2024-1-13 21:30: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浙江省
诺坎普番薯 发表于 2024-01-13 15:43
这是家里收藏的生于民国的新昌人名俗专家,杨眉良先生著的《新昌风情录》里写的,总是权威了了吧

这说明不了什么呀,他可以写岁糕也可以写穗糕水糕,编辑著作肯定由他写了,注重岁糕的名称由来才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 服务条款|关于我们|小黑屋|天姥论坛 ( 浙ICP备2021020645号 )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133号 GMT+8, 2025-11-22 01:59 , Processed in 0.24514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zjxc.com

© 2003-2025新昌信息港

客户端下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