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償)z’ang(阳平)[dzaŋ212][《广韵》市羊切,平阳禅·cháng]】
原物归还,归还所欠;(若有损坏)等价赔补。《说文》:“偿,还也。”《字汇》:“偿,当也。”如:偿还,抵偿,补偿,得不偿失。《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桂迁没奈何,特地差人回家变产,得二千余,加利偿还。”
【赔偿】以钱物抵偿损失。通常,新昌方言用单音词“赔”,偶尔也用”赔偿“,参见ai(哀)韵卷“赔b’ai”字条。
【澄z’ang(阳平)[dzaŋ212][ 《广韵》直陵切,平蒸澄。又直庚切·chéng]】
江水清澈平稳安定(无泛滥等灾害)。《广韵》:“澄,水清定。”“澄”的新昌方言有两音:1)念文音z’eng(陈),与宋代《广韵》注音“直陵切,平蒸澄”相符。宋·王安石《桂枝香》:“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唐代诗赋讲究韵律,以《切韵》(和后来编辑的《唐韵》)为官韵。残唐五代十国南北战乱以后,语音发生变化;宋统一后乃再编《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书中主要记录宋代语音,也记录一些当时地方尚在应用的唐代语音,则用“又”字表达,如本条“又直庚切”,就是唐代语音“直z’ei+庚gang→z’ang”,新昌方言地名“澄潭”说“澄z’ang潭”。
【澄潭】县属村镇名,南朝梁时称为“长潭”后作“澄潭”。
【澄潭江】是新昌县境内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三大水系之一;澄潭江系曹娥江干流,发源于磐安县尖公岭,于安顶乡进入新昌县境,流经镜屏、镜岭、灵川、澄潭、梅渚、山头流入嵊县境内。
【铮(錚)z’ang(阳平)[dzaŋ212][《广韵》楚耕切,平耕初·zhēng ]】
金属发出的光泽。
【精光铮亮】光芒闪耀。(喻)明亮。[例]日头刚刚照既头不锈钢门框头,晶光铮亮哬(太阳刚好照在不锈钢门框上,光亮夺目的)。
【争(爭)zeng(阴平)[dzeŋ212][《广韵》侧茎切,平耕庄·zhēng]】
常音zang(张。见本卷),在用作“争吵、争夺”时,也可说浊音z’ang,如:争相骂(吵架),争家事(争夺家产)。
【晶光争亮】光辉闪耀。这里“争”是“争夺光辉”、“光华夺目”的意思,也作“晶光铮亮”。
【丈z’ang(阳上、阳去)[dzaŋ33、dzaŋ24][《广韵》直两切,上养澄·zhàng] 1)去声。量词:表长度,1丈=10市尺。《说文》:“丈,十尺也。”《淮南子·天文》:“十寸而为尺,十尺而为丈。”南唐·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2)上声。用于称呼长者。如:老丈。旧说j’iang,见“iang(央)”韵卷。 【丈夫】女子的配偶。俗称“老公”。 【丈人】妻子的父亲,岳父。 【丈公】父母的姑姑称为姑婆,姑婆的丈夫俗称丈公。宁波称“姑丈”。 【方丈】寺庙里的主持者。 【丈二和尚,摸弗着头脑】熟语:那和尚(指寺庙里的罗汉塑像)太高,游人摸不着他的头部。意谓:游人只能看其形象,却不知道他想告诉人们什么。(喻)不明底细,捉摸不透。《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尼姑把一只手摇着道:‘莫要做声,自有好处。’张漆匠便不敢开口,却似丈二长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仗z’ang(阳上、阳去)[dzaŋ33、dzaŋ24][《广韵》直亮切,去漾澄。又直两切·zhàng]】 1)上声。凭借,依仗。如:仗势欺人。[例]其仗偌爹来蒙朝廷做大官,即使犯法,县官也只得开只眼闭只眼,当勿晓得(他依仗他父亲在朝廷做大官,即使违法,县官也只能假装不见,当作不知道)。2)上声。仪仗,封建时代官员出行时公开排列的护卫。3)去声。支撑。《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竟不知道平儿有你这么位仗腰子的人。”新昌方言的具体用法有:①利用弹性物体的张力撑住。[例](旧时泥水匠利用竹片的弹力支撑门框、窗框使不致歪斜,说)篾爿拕去俾其仗牢头(拿竹片去把它撑住)。[例]甲问:“风干带鱼哪卬造造喇?”乙答:“剖开肚皮,挖出肚肠,用竹爿俾肚皮仗开来,仗牢,挂头风口头”(“风干带鱼怎样制作呀?”“剖肚,弃肠,用竹片撑开肚皮,撑住,挂在风口上”)。②起支撑作用的东西。如古式铜锁中的簧片,弹簧鞋撑。③把过多的东西塞进容器里,或把大的东西硬往小容器里塞,装得过多。[例]饭食得忒多,肚皮仗大唻(饭吃得太多,肚子撑大了)。又音zang (帐),见本卷。又,旧按《广韵》注音“直两切”说作j’iang,(直j’i+两liang→j’iang),见“iang(央)”韵卷。 【仗破】装得过多而使容器爆裂。[例]晏饭食得饱猛,肚皮也即末哩仗破(中饭吃得太饱,都差点儿撑破肚子)。 【仗归去】用力往里塞,拼命往里挤。[例]尔脚大猛,鞋小丁,死掗命丁仗归去如鞋也仗得破掉(你脚太大,鞋子小了点,死命挤进去的话鞋子也被撑破了)。 【官官仗仗】官员出行时公然张扬的排列护卫。(引申为)公然,公开,无所顾忌貌。与“偷偷摸摸”、“躲躲藏藏”、“㕈㕈缩缩”相对。习惯上“仗”说平声。 【杖z’ang(阳上、阳去)[dzaŋ33、dzaŋ24][《广韵》直两切,上养澄·zhàng]】 老年人、病人或残疾人站立、行走时支撑身体不使跌倒的木棍;拐棍,手杖。《说文》:“杖,持也。从木,丈声。”《集韵》:“杖,所以扶行也。”旧语音j’iang,见“iang(央)”韵卷。 【拐杖】上声。拐棍,手杖。参见“ua(娃)”韵卷“拐gua”字条。 【明杖】盲人用于探路的手杖。也说作“亮眼棒”。 【炮杖】去声。爆竹。其长者如竹杖短者如竹节,故名“炮杖”,“杖”说去声。也作“炮仗”。《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老和尚)拿出一串祁门小炮仗,……点着,熚熚噗噗响起来。”按:爆竹,其一外形如竹节,其二两端堵死如竹节,其三爆裂声如燃竹节,故名之为“爆竹”。炮杖者,言其外形如杖也,长身如棍者尤象。炮仗者,言其声音如枪炮若打仗然也。此三名者,以“爆竹”最为确肖,“炮杖”、“炮仗”皆各执一端也。 【盛z’ang(阳去)[dzaŋ24][《广韵》承政切,去劲禅·shèng]】 姓。盛氏起源于姬姓,周文王第十八子封国于“郕”的地方,子孙遂以盛为姓。据《(新昌)百姓寻根录》说,宋真宗朝,盛佩擢新昌知县,卒于官任,墓葬花田岭,后裔遂落籍新昌。据1988年底常住户口统计,新昌有盛姓人口近万人。 【挣z’ang(阳去)[dzaŋ24][《字汇》侧并切·zhèng]】 用力挣扎,(意图)挣脱,摆脱。《升仙传》第二十回:“谁知那根绒线原是仙家宝物,乜律洪越挣,他越往肉里头煞”。又音zang(帐),见本卷。 十七、sang[saŋ]【[平]生甥牲伤商[上]赏省[去]生】 【生(左亻右生⑪)(一)sang(阴平)[saŋ423][《广韵》所庚切,平庚生·shēng]】 1)(植物)生出,长出;生长。《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从甲骨文、金文看,下面一横为地面,上面一芽二叶,象草木初生之形。[例]春天到唻,草生出来唻(春天到了,草长出来了)。株冬瓜头有好两介冬瓜生啯(这棵冬瓜藤上有好几个冬瓜长着)。《诗·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南唐·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也指细菌、细小生物滋生。如:生虫、生苍蝇、生蚊虫。[例]蚕豆囥得长猛,生虫唻(蚕豆贮存时间太久,滋生蛀虫了)。夏天唻,门前屋后要打扫干净,勿然,要生蚊虫哬(夏天了,门前屋后要打扫干净,不然,要滋生蚊子的)。2)(人或哺乳类动物)出生,生长,生育。[例]我生啯新昌,大啯新昌(我出生在新昌,成长在新昌)。《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唐·白居易《长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三国演义》第一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水浒传》第四十三回:“(众庄客)只恨爹娘少生两只脚,却望深村野路逃命去了。”又,由少变多,滋生,增殖。如;把闲钱存入银行曰“生利息”。《新拍案惊奇·八段锦》第三卷:“那鲁生渐渐消乏起来,……况时运倒置,买的买不着,卖的卖不着,有多少利生出来?”3)发生;产生。如:生疮,生病,生藓锈。[例]其心头生出偷懒的想法(他心里产生了偷懒的思想)。《颜氏家训·教子》:“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啼笑因缘》第八回:“都是你自己生疑心,我几时这样说过呢”(生疑心:产生怀疑)。又设置,设下。《二刻拍案惊奇》卷一:“直至今日,却生下这个计较,陷我师父”。4)生的,未经烧煮的。如:生蕃薯、生萝卜、生鱼片。5)不熟。①指植物没成熟。[例]个西瓜还生介,食弗来(这个西瓜尚未成熟,不能吃)。②指烧煮的东西没煮熟。③指人不熟悉。6)天然的,自然形成;先天的,天生的。《水浒传》第三十二回:“上得一条土冈,早望见前面有一座高山,生得十分险峻。”《红楼梦》第一回:“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掐花儿,生的仪容不俗,眉目清秀”。《歧路灯》第十八回:“夏逢若生的聪明,言词便捷,想头奇巧”。7)自然形成的,或人为造成的。往往用“动词+得+数量词+生”的形式。如:分得两堆生(分成两堆),(两碗剩菜)并得一碗生(并成一碗),坐蒙一排生(坐在同一横列)。8)学生的简称。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9)助词:相当于结构助词“然”。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生,语助词,……可作“样”字或“然”字解。”①常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如:偏生(偏然,偏偏)、便生(随意、便然)、陌生(陌然)、一堆生(一堆然,堆积在一起的样子)、老实生(认真的样子,郑重其事的样子,诚然)、赫勃蓦生(赫然,勃然,蓦然)、定生(定然,一定,必定。《歧路灯》第七七回:“老太太年近七旬,不拘那一天,都是老人家的好日子,何必定然是生日才庆寿呢。”《新拍案惊奇·石点头》第十卷:“这三件都是小事,待老身去说,定然遵依。”)、半临生介(进行到一半的样子)。象一份侬家生(象一家子一样,若一家然。《聊斋志异·娇娜》:“生与公子兄妹,棋酒谈宴,若一家然”)。②用作疑问词尾。如回山方言“害生”(何然,为何,怎生)。10)生火、生炉子的“生”,相当于动词“燃”(“然”字从火,“灬”是“火”字的变形,本义就是“燃烧”,故《说文》曰:“然,烧也”。后世写作“燃”)。《啼笑因缘》第六回:“(关寿峰)自起了床燃着了炉子,去烧茶水。”11)见“家生”条。 【家生】家用杂器的统称,包括生活用具和小型生产工具(如农具、手艺人的工具道具)。此词江苏方言常用(《嘉定县志·方言》:“家生,俗呼日用器具也”),新昌方言也有应用,但多说作“家伙”。绍兴方言称玩具为“戏家生”。“生”也写作“左亻右生”。 【接生】帮助孕妇分娩,当婴儿娩出,则剪断脐带、清洗新生儿等。清蒋士铨《一片石·梦楼》:“他是苏州刘娘娘,会接生的。”老舍《骆驼祥子》十九:“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旧医院称“助产士”,现统称“护士”。 【收生】接生。旧时称接生为“收生”,旧时以年长女性为产妇接生,称为“收生婆”。《升仙传》第三十八回:“这日,忽然一阵腹疼,贤人知是将要临盆,忙叫丫鬟到安府胡同请了一个李嬷嬷来等候收生。”又,“收生婆说:‘高大娘恭喜了,生了个白胖的相公。’”旧新昌方言称为“大脚婆”。 【双生】双胞胎,孪生。习惯上“生”说上声(赏)。[例][例]老王喇新妇生既个双生(老王家媳妇生了个双胞胎)。偌两兄弟是双生(他们两兄弟是双胞胎)。 【生日】出生的日子,生辰。《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迅速,又到七月初七日了,正是三巧儿生日。”《歧路灯》第五四回:“次日,王二胖子、杨三瞎子、阎四黑子,因他赌友父亲生辰,都去城外做生日去了”(做生日:备办酒食,庆贺生生辰)。“日”说“内(入声)”,见“ei (厄)”卷“日nei”字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