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筭)san(阴去)[san45][《广韵》苏管切,上缓心·《唐韵》苏贯切·suàn]】 1)通过加减乘除等方法对数进行运算,计算。《说文》:“算,数也。从竹,从具”(编者以为此字“从竹,从目,从廾”,“竹”是竹条,就是算筹;“目”是算筹摆出的图形,或人的眼睛;“廾”是两手;字意为:双手摆弄算筹,目观心计,进行运算)。如:心算、口算、笔算,算账。筹算是古代用一些有长有短的草茎竹条代表(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排列起来的一种直观运算方法,是更古老的“掐指轮算”的演进。《啼笑姻缘》第十九回:“秀姑将手指头掐着算了一算”。2)通过利害得失的全盘比较而安排有利的行动计划;盘算,算计,谋划,策划。[例]尔倒好好介算即看,噶步棋好好走(你倒认认真真的算计一下,这步棋可不可以走)。《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3)推测,料想。[例]捯我算即看,明朝是晴是落(让我预测一下试试,明天是晴是雨)。4)①表“终于”。[例]十年苦读书,算出头唻(十年寒窗,终于有出息了)。②表“罢了”。见以下“算唻”条。③充当,当作,作为,以为。[例]算尔是伢噶头脑好唻,伢全介是尔噶手下(当你是我们的领导得了,我们全都是你的部下)。《儒林外史》第六回:“这都由他么?他算是个什么东西”(他算是:他(自)以为是)。《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这张弾弓,……从我祖父手里流传到今,算个传家至宝”(算个:当作个;称得上是个)。④差不多,称得上。《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尤老娘看了一看,虽不是贾蓉口内之言,倒也十分齐备,母女二人,已算称了心愿。”又第七十二回:“我想他两家也就算门当户对了”。⑤属于。[例]噶遍新冠感染,尔发热得一日货,算好唻,有种侬是严重猛,住院半个月日唻还无得好蒙(这次新冠感染,你才发烧了一天,属于轻症了,有些人是严重得很,住院半个月了还没有好转着)。 【算算】计算。[例]尔倒算算看,伢窐六个侬,伢两公婆、两个老侬、两个小侬,要食要穿,柴米油盐,小侬要读书,老侬要供(说作“军”),噶丁钞票够弗够用(你计算一下,我家六口人,我们两夫妻、两个老人、两个小孩,要吃要穿,柴米油盐,小孩要读书,老人要供养,这点钱够不够用)。《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一吊钱的菜蔬,你们算算,够做什么的?” 【打算】计划,安排。[例]捯我俾下个月要做噶事情好好介打算即个(让我把下个月要做的事妥然的安排一下它)。打算烧夜饭唻(安排〈或准备〉做晚饭了)。 【算术】1)古代指心算、筹算、珠算,现代指加减乘除及乘方、开方等运算方式,多为笔算;当今现实生活中多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非常快捷简便。2)旧时小学课目之一门。旧时小学低年级课目以语文、算术二门为主,美术、音乐、体育为辅,家庭作业不多,学习压力不大;高年级,增添(中国)历史、(中国)地理、自然三门;进入初中,加减乘除的算术被代数、几何所取代。 【算盘】由远古筹算演变而来的计算工具;其一般形式是外为一长方形木框,内设一横梁,直柱九至十五不等;柱上贯珠(俗称“算盘珠”);梁下五珠,以一当一,梁上二珠,以一当五;运算时按口诀拨珠计算。算盘计数简便迅捷,是旧时任何单位、任何部门、任何店铺、甚至家家户户必备的计算器具;直至改革开放后被更先进的计算器、电子秤所取代。《三刻拍案惊奇》第十六回:“自小生来聪慧,识的,写的,打得一手好算盘。”《绿牡丹》第二十三回:“只见四五个人扛着物件:一个人肩扛一个大铜算盘”。[趣话两则]①新昌方言谜语:四四方方一口田,勿种糯来勿种籼,只种荸荠卖铜钱。谜底:算盘。②《十万个为什么》(1962年版)说:在算盘的第一档开始,一颗一颗拨动算珠,逢十进一,到第十档上有一颗算珠时,需花费多少时间?答:47年。 【盘算】算计,打算,谋划。《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宝玉便问他:‘你住在那一处好?’黛玉正盘算这事”。《歧路灯》第七三回:“既过了三天,心中盘算,凡是走衙门打抽丰的,必有重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二回:“一面心中盘算,这如意可以留着做礼物送人,帽花、班指留下自用;只有这挂朝珠,就是留着也挂不出去,不如拿去孝敬了祖爷爷”。《九命奇冤》第三十二回:“打算拿了三万银子,到哪里去?怎么安置?一直盘算到天明。”《啼笑姻缘》第十四回:“秀姑心里有了这样一个问题,就不住的盘算”。《杨度》第一章·四:“王闿运默默地听着,不发一声,心里一直在盘算。” 【算命】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排成八个字,再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结合起来,以此来推测人的一生的命运,叫“算命”。据说始于战国时代的鬼谷子,故旧时算命卜卦之处必张挂鬼谷子画像。《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却说周之阳城,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之所居,故云鬼谷。内中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一说始于唐朝李虚中,托名鬼谷子。算命是旧时流传最广的迷信活动之一,至今仍屡禁不止;更有借用电脑以伪科学的面目进行此类活动者。替人算命的人旧称“算命先生”。《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想是个算命先生,且算一命看。”《绿牡丹》第五十七回:“我女儿生下时,算命打卦,都说他日后必嫁贵人。”按:《汉书·律历志上》:“《书》曰:‘先其算命。’”颜师古注:“《书》,《逸书》也。言王者统业,先立算数,以命百事也。”这里的“算数”指计算历数,“命百事”指安排各种农业生产以及与之相关的事务,并不是推算人的一生的命运;借“算命”之名妄称能预测人生福禄寿数的只是后世江湖术士的骗术而已。如果说“算命”始于鬼谷子,那也只是根据某人以往的行事经历大致推测其此后罢了。晚清作家吴趼人在《九命奇冤》第六回说:“看官!须知这算命、风水、白虎、貔貅等事,都是荒唐无稽的,何必要叙上来?只因当时的民智,不过如此,都以为这个是神乎其神的”。 【算发】斑白的头发。明·陶宗仪《辍耕录》十八:“人之年壮,而发斑白者,俗曰算发,以为心多思虑而致。”清·方以智《通雅·身体》:“今少年白发曰算发。徐文长则谓劳心计算则发易白,曰算发。” 【算唻】算了,罢了。[例]算唻!一丁小事情,休讲唻(罢了!一点小事,别说了)。(甲乙两人算账,甲还须找给乙五角钱,乙说)五角钞票末算唻,还找咋吤唻(五毛钱就算了吧,还找什么呢)。 【算数】1)犹“算了”。[例]尔勿肯末算数(你不愿意的话就算了)。2)作数,充数,可在数额内冲抵。[例]甲:“尔欠我一百块,拕来还。”乙:“上遍我捯尔廿块过头唻,再捯尔八十块好唻。”甲:“上遍廿块是尔打老开输掉哬,勿算数哬”(“你欠我一百元〈钱〉,拿来还〈我〉。”“上次我给你二十元了的,再给你八十元就可以了。”“上次二十元是你打扑克输的,不能抵数的”)。《九命奇冤》第八回:“不好了!路上打了不算数,要打上门来了。”3)犹“作准”、“不反悔”、“不抵赖”。[例]其噶侬讲话勿算数哬,要赖哬(他这人说话不作准的,要抵赖的)。《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好,好!有铁老爷一手提拔你,我昨晚说的话可是不算数了。”《杨度》第五章·四:“‘老汉,你刚才说的话算数不?’杨度望着卖砚的老头问。‘算数,算数!’老头连连点头,‘少爷若能说出它的来历,任凭少爷你自己挑一块,老汉我一定奉送。’” 【还算】表示侥幸,是“还算好”的省略词。[例]两层楼倒既落来,还算运气,下面是个小树棚,就是皮肉受得一丁伤(从二楼跌了下来,还算运气好,……)。昨夜来蒙小搞搞,捯公安局挎既归去,还算好,罚得丁钞票,捯伢归窐唻(昨夜在小赌博,被公安局抓进去了,侥幸,罚了点钱,让我们回家了)。 【总算】1)总之,还算。《九命奇冤》第十七回:“为人颇觉慈祥,办事也还认真,总算没有晚近官场习气的。”2)犹“终于”。[例]其苦得大半生世,总算过好日子唻(他苦了大半辈子,终于过好日子了)。 【勿算】1)不计算在内,不包括在内。《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小弟寨中,也有三百来人马,财赋亦有十余辆车子,粮食草料不算。”2)表示否决;犹“不作准,不认可,不算数”。[例]昨日噶比赛成绩不算,今日重新来过(昨天的比赛成绩不作准,今天重新比赛。或,昨天的比赛成绩取消,今天重新比赛)。 【盘算头】计划性。[例]张三噶老嬷呆有盘算头哬,钞票倒勿多,样样事情打打算算,一份侬家也捯其安排得顺顺汤汤,日子也过得还算温饱(张三的老婆很有计划性的,收入虽不多,〈但〉每事精打细算,一家被他安排得妥贴顺畅,生活也算过得不错)。也说作“打算头”。 【打算头】计划性。也说作“盘算头”。 【铁算盘】精细计算(的人),精算师。 【算命瞎子】见“ae(鸭)”韵卷“瞎hae”字条。 【侬算勿着天算】熟语:人算不如天算。意谓:人虽筹划算计,总不如老天命运安排。这是旧时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算,算,算得屁股象石钻】熟语。意谓:经常算计,耗尽心力,弄得人精瘦精瘦,臀部无肉,象个钻头似的。 【匴san(阴去)[san45][《广韵》苏管切,上缓心·suǎn]】 古代用以蒸煮或盛放食物的竹编器具,相当于现时的蒸笼。 《集韵》:“匴,竹盘。”现新昌方言用为量词,称多少笼馒头之类为多少“匴”。[例]老板!来一匴蒸饺,一碗豆浆(老板!来一笼蒸饺子,一碗豆浆)。“匴”字久已湮灭不用,俗或用“扇”字。《水浒传》第二十六回:“何九叔道:‘小人前日买了大郎一扇笼子炊饼,……。’”
|